出海聚合支付,擁擠的賽道
「我們做聚合支付,是一站式的綜合支付解決方案。」新興市場跨境支付品牌PayerMax東南亞業務的負責人告訴霞光社。「東南亞支付比國內複雜多了,一個國家可能就有十幾二十種常見的支付方式,對出海企業來說理解成本非常高。我們把這些支付方式整合到一起,對於東南亞海外業務收款非常方便。」
這種「整合服務」式的支付出海模式,在東南亞支付出海中十分常見。
「類似於我們在國內,當你向一個商家付款的時候,有個二維碼,那個二維碼既支持微信,也支持支付寶,也支持銀行卡。」服務中小企業出海的全球支付品牌PingPong告訴霞光社,「但東南亞國家有各種各樣的電子錢包,於是跨境支付時就需要提供類似組合收付款的服務。」
PingPong之前主要服務於歐美成熟市場,這幾年也在東南亞新興市場進行了合規經營和本地化布局。這也是中國支付服務出海東南亞的主要模式之一,他們的業務就包括提供這樣的組合收付款服務支持。
「讓社交軟體出海研發者、遊戲發行去跟當地錢包運營商一家一家對接,完全是不現實的。支付對大家來說只是一個工具,出海企業精力應該更多花在業務上。」PayerMax東南亞業務的負責人說。
東南亞出海市場廣闊,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且有著大量的年輕人口,線上社交和消費慾望雙高,對於國內網際網路和電商出海來說是肉眼可見的沃土。東南亞各國的遊戲、社交、直播等泛娛樂出海應用排行榜,幾乎被中國產品「霸榜」。

圖源:SensorTower
然而與此同時,大批出海企業在東南亞多多少少都會面臨線上支付的問題。例如東南亞社交遊戲出海行業,運營方需要解決東南亞本地用戶在APP里消費的問題,如何付錢,如何出款。
尤其是東南亞許多國家資金受管制,出海企業通常無法在每一個國家都設立公司、開帳戶、對接本地錢包,這些無形中增加了出海企業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所以許多出海企業都傾向於選擇中國支付服務商提供的組合收款模式,直接轉換成熟悉的幣種。
以出海印尼市場的收款流程為例,當出海平台在印尼收到當地人付款的印尼盾,無論是充值還是貨款,都需要依靠支付服務商在全球銀行網絡迅速找到最優的人民幣兌印尼盾匯率報價,將印尼盾兌換成人民幣。其中既要注意避免外貿收款環節的匯兌風險,還需要儘量加快資金的到帳時間。
這對於許多出海企業來說,正是「驚險的一躍」。
正致力於布局東南亞的支付公司PingPong告訴霞光社:「由於涉及資金跨境,對於所有跨境電商和外貿企業而言,可能會面臨資金迴路不確定等風險。」所以對於出海企業來說,選擇支付服務商必須慎之又慎。
隨著需求的增加,針對出海企業支付服務的賽道也在日漸擁擠。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霞光社,在東南亞搭建一個本地化的支付品牌其實並不容易。「看起來簡單的『線上收銀台』背後,其實有包括在當地設立主體,拿到牌照,組建落地團隊等非常繁雜的工作,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其實在於本地化的投入。」
PayerMax東南亞業務負責人告訴霞光社:「整個收銀台的設計,包括語言等等都要符合本地用戶的習慣。」PayerMax在泰國的本地團隊就重新設計了收銀台介面,把使用更廣泛的支付方式排列次序提前。「要根據每個東南亞國家用戶支付習慣的不同去調整策略,有些國家用戶在支付時需要給到更多的完整信息,而有些國家用戶更喜歡簡單、直白的操作路徑。」
Karen也提到了東南亞支付出海本地化的難點:「東南亞各國政策以及國民文化習俗有很大不同。例如印尼和馬來西亞有很大的穆斯林人口,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比如每天都要祈禱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本地團隊開發的速度和當地市場營銷策略。」
為了在越來越「卷」的賽道中提升競爭力,除了搭建本地團隊、整合本地資源、推出本地化服務方案等方式外,市場服務類型也從早年間貿易收款的單一服務,發展到先買後付以及更廣泛的貨幣和金融服務。
PingPong也提到了提升本土化競爭力的另一路徑:「從物流倉儲、ERP、品牌營銷等關鍵難題入手,減少出海東南亞的本地化阻力。」他們已經和baitube、Cstar等本地MCN機構,還有本地ERP企業BigSeller合作,進一步整合上下游服務的資源。
隨著與東南亞有所交集的跨國貿易越來越多,整個東南亞在線支付圈子中的玩家愈發多樣化。
賽道中不僅擠著中資背景服務商,還湧入了大量歐美、東亞的公司,甚至支付品牌服務商中也湧入了大量初創企業,以致於許多老牌的支付服務公司都感受到了壓力。事實上,擁擠的賽道意味著他們需要從更多方面下手,只有堅持本地化深耕,趕上飛速發展的東南亞支付趨勢,才能保有長久的競爭力。
(感謝「霞光社」授權「看南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