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GAPORE
新加坡·防疫
從去年初開始,新加坡陸陸續續放開防疫限制,到目前為止疫情整體病死率為0.079%,完成基本疫苗接種的人群病死率為0.024%,現如今82%受到完整疫苗保護,64%在最近接種疫苗。

圖片△新加坡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統計
在取消絕大多數防疫措施近半年後,新加坡近期的7日平均新增確診人數幾乎穩定在1000人以下。新加坡人口90%已陽過,群體免疫力增強,疫苗產生的抗體和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的雙重保護,對抗XBB.1.5更加有力。

最近幾個月的各年齡段數據也表明,疫情影響主要集中在老齡群體,40歲以下群體受到的新冠影響微乎其微。
「佛系」開局,立竿見影 01
新加坡的抗疫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當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公布了首例新冠病例時,政府並未立即採取行動。作為一個經濟高度依賴第三產業的國家,新加坡深知嚴格隔離措施的經濟代價,起初還呼籲民眾不要恐慌,並提出「身體健康者無需時刻佩戴口罩」

(圖片△新加坡街頭的民眾 圖源:社交媒體 )
沒有疫苗和口罩的防範,新冠病毒初期的傳播力是可怕的。而新加坡有大量的租房者,在沒有符合隔離條件的情況下,合租的人中有一人確診,其他室友都面臨被感染的風險。
隨著外籍員工宿舍的多起社區傳播事件,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激增,很快便從個位數增加至數百例,醫院接診壓力飆升,民眾反對「佛系抗疫」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於是,新加坡從2020年4月7日開始實施「斷路器」式防疫措施,即關閉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只剩下集市、超市、餐飲和公共運輸等基本服務,全國大中小學等所有教育機構轉為居家學習,追蹤並公布確診病例的過往行程和風險場所。

(圖片△新加坡實行「斷路器」防疫時的商場 )
經過56天的抗疫,新加坡社區病例終於不再有新增。雖然總有反覆,但仍然處在社會醫療資源能夠控制的程度。
新加坡政府的防疫措施也從2020年6月中旬開始嘗試著放鬆,允許人們出門探望直系親屬,在總體上嚴格控制人員聚集,將每日新增病例保持在兩位數的低位,直到近一年後新冠病毒德爾塔毒株的變異出現。
艱難轉折,提出「共存」 02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講話中稱:「新加坡無法長期封鎖。封鎖不會成功,而且代價很高。我們將無法恢復正常生活,無法社交,無法重開邊境,無法重啟經濟。我們每一次封鎖,就會再一次衝擊商業,員工會失業,兒童會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園生活,分居兩地的家人難以見面。這些都加劇了心理和精神壓力。因此,幾個月前,我們判斷,『清零策略』對我們來說已不再現實。所以我們採用『共存策略』。」

嚴格管理期
2020年4月初日增確診數破百,彼時為無疫苗無特效藥階段。新加坡於2020年4月7日起實施「熔斷(circuit breaker)」方案——關閉非必要工作場所、學校遠程授課、居民非必要不得外出,外出時需注意與其他民眾保持社交距離等。
準備共存期
2021年6月24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發表文章,宣布「與冠病共處,如常生活」,並表示新冠很有可能將成為地方性流行疾病。絕大多數人無需住院即可康復,將陸續恢復社會民生正常生活。而新加坡政府的「共存」的基礎,是單針疫苗接種率超過 80%,兩劑完全接種率超過70%、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也超過70%,群體免疫基礎較為完備。
全面共存期
2022年春,新加坡正式開始全面政策優化,儘管當時Omicron每日新增病例仍居於高位,但死亡人數的比例較低。3月24日,李顯龍講話稱將大步邁向「與新冠共存」,回歸疫情前的生活。但也不是一下子完全放開,而是在此前的基礎上一步步降低要求。比如:戶外無需戴口罩、聚會人數限制放寬至10人、邊境管控放鬆(入境旅客只需進行快速抗原檢測(ART)自檢)。
2022年4月1日起,新加坡對疫苗接種者入境取消隔離;8月29日起,取消室內戴口罩要求,只在醫療保健設施與公共運輸工具上仍要求戴口罩。
針對性措施,回歸常態 03
近三年以來,新加坡的整體防疫效果經常為人稱道。新加坡地處熱帶,總人口約為550萬,其人口密度高達8000人/平方公里,是中國的50倍。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疫情防控,算是「地獄難度」。

01 分級收診保障醫療資源有效配置
截至2021年11月,新加坡ICU病床數量達到382張,平均每十萬人7.1張。但新加坡以分級收診制度優化有限資源調配,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與 Omicron 毒性下降,新冠流行毒株在新加坡引發重症的頻率有所下降,自2021年9月,居家隔離成為新加坡控制疫情的重要模式,2022年3月25日起,除3個月以下嬰兒、 80歲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種老年人和其他高危群體外,輕症和無症狀患者均可自行居家康復。
02 高度透明共享信息,做好心理疏導
新加坡在開放進程中強調心態轉變,引導民眾配合防疫。一方面,政府引導民眾轉變對新冠的心態,降低疫情爆髮帶來的恐慌。新加坡政府通過通訊軟體(WhatsApp,功能類似微信)與新加坡衛生部官網每日發布疫情數據、政府對策和病床使用情況,使民眾得知疫情進展、醫療資源餘量和政府應對措施,避免過度恐慌。另一方面,政府強調疫情針對弱勢群體仍然存在風險,承認承載能力具有瓶頸,督促居民配合防疫。新加坡政府明確告知新冠對高危人群(60 歲以上未接種疫苗者及所有80歲以上人口)的危險性,並且承認要求全民遵守防疫措施。
03 提前發放防疫物資
新加坡提前3-4周確定「放開」日期,提前多次召開「發布會」公告所有具體措施,總理及內閣官員親自上陣,分析對策,讓民眾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資準備,並為每戶免費發放血氧儀、測試盒、口罩。整體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發生藥物短缺哄抬物價等惡性事件。
恐慌消解,需要時間 04

李顯龍強調要轉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須調整的是心態。「我們必須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嚇壞……有了疫苗,對大部分人來說,新冠現在是可治的、不嚴重的。對98%人口來說,如果我們被感染,完全可以在家康復,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復一樣。未來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居家康復將是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