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韓國:全球醫藥製造和研發重地
重點盤點中國、日本、新加坡、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八大頂尖醫藥製造強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現狀,並提出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初步建議,以期為中國各地政府園區發展產業提供參考。
新加坡
啟奧研發、大士製造,新藥研發全球領先
新加坡從國家層面分階段有側重地支持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新加坡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技術始於上世紀80年代,2000年新加坡政府正式將生物醫藥產業放入國家戰略,提出為期15年的生物醫學科學激勵計劃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Initiative),並持續推出階段性計劃賦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打造亞洲的生物城及國際生物醫學產業集群。
2016-2020年,新加坡政府又在RIE2020 計劃中將健康與生物醫學領域作為戰略領域之一,致力打造全球人類健康領導中心。202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2030年製造業願景」,致力於推動新加坡成為全球先進位造業的商業、創新和人才樞紐,未來將重點投資先進位造業的基礎建設,完善製造業生態系統。
新加坡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醫學生產基地與藥物研發中心,亞洲發展最快的生物產業集群之一。
產業規模方面,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新加坡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達1577億人民幣,占全國製造業產值的10.8%,2021年生物醫藥製造業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1.1%。
產業人才方面,2020年新加坡生物醫藥行業從業人員已超過25000人,人才競爭力指數居全球第二。
企業集聚方面,目前新加坡擁有生物醫藥領域重點企業超300家,擁有60多家跨國公司工廠基地、30多個研發中心。其中,葛蘭素史克、 默沙東、艾伯維、諾華、輝瑞、羅氏、賽諾菲、安進等世界頂級的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均在新加坡投資建設大規模創新研究基地,研究方向包括臨床科學、基因組學、生物工程、 細胞生物學、醫藥生物學、生物成像及免疫學等前沿領域。同時,新加坡作為世界物流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25家物流企業中有24家落地新加坡,其中10家企業專門提供生物醫藥行業相關的物流解決方案。
形成「啟奧研發、大士製造」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啟奧生物科技園位於緯壹科技城東北部,占地20公頃,園區以科研機構為中心,致力於推動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發展聚焦生物醫藥研究與生產、醫療器械研發與製造、疾病研究等領域,涉及產業環節涵蓋高端技術研發以及科學試驗。大士生物製藥園區由裕廊集團投資建設,位於政府特殊經濟區內,總占地面積371公頃,園區聚焦生物製品和醫療設備領域,以生產企業為主。

圖:新加坡啟奧生物科技園
來源:裕廊集團(JTC)
韓國
全力進軍全球市場,臨床試驗受國際青睞
韓國政府把發展醫藥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進入21世紀,韓國將生物產業確定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並重點提高基因產品等領域的生產水平。2019年韓國發布《生物健康產業創新戰略》,以推進創新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發展,推動生物健康產業出口增長。
2022年韓國政府提出「BIG 3」計劃,即向系統半導體、未來汽車、生物健康「三大創新增長產業」投資6.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38億元),並將這三大領域的65項技術指定為「國家戰略技術」來重點發展。與此同時,為支持疫苗和原材料產業發展,政府計劃將在2024年前向民間設備投資領域提供6.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0億元)財政補助。
生物技術和醫學相關產業已成為韓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根據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的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韓國醫藥品市場規模突破2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85億元),同比增長9.6%。同時,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2021年全年進出口動向》顯示,2021年韓國醫藥品出口額為84.9億美元,同比增長20.5%。製藥、生物產業正在成為引領韓國經濟的未來主力產業。2022年度,韓國新增上市藥品1782件,目前,韓國的生物藥產業年產值己進入世界Top15榜單,並成為全球第十大臨床試驗基地,首爾在全球臨床試驗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在美國FDA批准的新藥數量排名中,韓國位列第十位。
1)醫藥領域,韓國重點強調以生物類似藥的研發與生產為主。韓國於2009年發布了《生物類似藥評估指南》,並隨後對其研發與審評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指南,嘗試幫助生物類似藥企業將開發和批準時間縮減到3~4年。2012年7月20日,由Celltrion持有的英夫利昔單抗成為韓國第一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藥。截止2022年,韓國生物類似藥約占全球生物類似藥市場的2/3,生物類似藥產業在亞太地區及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強,成為引領韓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2)醫療器械領域,韓國重點加強醫療器械產品高端化發展。為扭轉醫療器械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會同其他機構於2014年制定了《發展韓國醫療器械高端製造業8年規劃》,近年來該規劃開始取得初步成效,2021 年韓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79 億美元。
3)韓藥領域,韓國重點推進韓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2003 年,韓國國會通過《韓國韓醫藥發展法案》作為國家法律,以促進韓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普及化, 把韓醫藥推向世界。2005年,韓國保健福祉部設立「韓醫藥發展審議委員會」,並每5年發布一次發展韓醫藥的綜合計劃,旨在通過韓醫藥的科學化、產業化與國際化, 提高國家競爭力 。目前,韓國生長的植物種類有40萬種,其中1/3具有藥用價值的藥用植物。
4)醫美領域,韓國政府高度重視醫美產業發展,成立專門部門、 頒布專門法律從立法層面推動整個產業發展。2009年韓國政府修改《醫療法》,正式批准對外國遊客提供醫療服務,對外國遊客開放醫美簽證。2021年韓國醫美市場規模達828億人民幣,其中醫美設備市場規模約60億人民幣。目前,韓國醫美市場滲透率超20%,成為全球醫美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韓國反壟斷機構數據顯示,每年韓國醫美市場規模的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企業集聚方面,從本土企業看,韓國擁有東亞製藥株會社、韓美藥品株式會社、大熊製藥株式會社、 柳韓洋集團、綠十字株式會社、光東製藥株式會社、第一藥品株式會社、鍾根唐製藥、Cellitrion製藥等一批大型藥品生產和研發企業。從跨國和合作企業看,賽諾菲、默克、輝瑞、諾華、葛蘭素史克、禮來、阿斯利康等近50家藥企控制了韓國處方藥市場近60%的份額。
從產業空間集聚來看,韓國醫藥健康產業主要分布在首爾和京畿道地區,其中,京畿地區已成為韓國製藥業生產和流通最集中的區域。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火石創造,原作者廖義桃。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公眾號編譯/轉載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我們!
轉自丨火石創造
作者丨廖義桃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