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訊)激勵人心!患帕金遜症的65歲阿叔,每周爬40層樓多達6次,其中三日還打氣功、太極等,本月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征服海拔5300多公尺的珠穆朗瑪峰基地營。
薛春福從小就熱愛大自然,酷愛戶外運動,因此從年少時期就開始征服世界各地的山峰,在印尼的林賈尼火山、越南最高峰番西邦峰都留下他的腳印,還在2012年挑戰了位於非洲坦尚尼亞近6000米高的吉力馬札羅山。

薛春福曾五度爬上馬來西亞最高峰的神山。(受訪者提供)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四年前被診斷為帕金遜患者的他,兩周前還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基地營。
他為爬山儲備體能,打太極、練氣功,一周爬40層樓多達6次。
薛春福承認,患病後再爬山要比以前更具挑戰:「首先要慢,其次是要有耐心,然後是要有決斷力。」
為了作出更充分的準備,他除了堅持日常的太極拳和氣功,也會在周末去麥里芝水庫徒步,也前往武吉知馬山或馬國進行小型的登山活動,集中訓練時期還會以爬樓梯的形式進行鍛鍊。
「 碧山那邊有一幢40層樓高的建築,我會去那邊爬樓梯進行訓練,一般一周會爬兩次,需要的時候可能會一周四次,甚至六次。」
薛春福談及自己的病情忍不住哽咽,他說帕金遜患者外表看上去與常人無異,但其實身體很多時候是不受控制的,但別人卻無法理解。
不過,他並沒因患病而放棄自己「每年爬一座山」的目標,而是在醫生的同意和叮囑下,繼續堅持,相繼登上台灣最高峰玉山以及馬國的京那峇魯山。
運動可延緩病情
患了帕金遜以後,薛春福喝水、上廁所都比別人慢。
他表示,患了帕金遜後,他身體的一邊常不受控,給他爬山帶來了更多困難和挑戰,因此他會在出行前特別說明自己的情況,再讓隊友決定是否願意一起前行。
儘管隊友們一般都表示願意,但在爬山過程中卻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差異:「因此我非常理解為什麼很多患者不願出去社交、鍛鍊,因為他們不希望人家特地去等他,但這樣只能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他也認為,運動是延緩病情的最好方式。
要有耐心理解
不少公眾分不清楚和失智症之間的區別,薛春福希望提高這方面的意識,並呼籲大家對病患更有耐心。
薛春福勇敢對抗帕金遜、堅持運動的事跡,讓他獲得了由新加坡帕金遜協會頒發的帕金遜表揚獎第一名的殊榮。
他受訪時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為公眾和患者傳達更多正面能量。
「對普通公眾來說,帕金遜是一種陌生的病症,他們甚至分不清楚和失智症之間的區別,希望政府可以在這方面教育公眾,提供更多信息。」
他也表示,帕金遜患者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不便,在精神上也常常因動作遲緩而倍感壓力,希望身邊的人對待病人多一些耐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