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後就別回電郵了。(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忙完了一天,下班後終於有時間與家人吃晚餐,老闆卻在這個時候打電話找你。
你會接聽嗎?
接聽的話,可能會引起家人不滿;不接聽的話,隔天回公司可能會被老闆臭罵一頓。
真是進退兩難啊!
一名新加坡員工日前在網絡論壇Reddit上申訴,他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至傍晚5點,但他的老闆經常在下午4點才開始聯繫員工,直到晚上9點才停止。
「如果每周只有一兩次,我還可以忍受,但老闆每天都這樣,讓我和同事們倍感壓力。」
「如果我們不回老闆的簡訊或電郵,就會有超過10通未接來電。」
這位老闆的「奪命追魂call」也太誇張了吧……紅螞蟻建議這名員工不妨考慮移民到澳大利亞。

親愛的老闆,不是我要「失聯」,而是手機在地鐵上沒訊號。(海峽時報)
下班後聯繫員工 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理由
從8月26日起,澳大利亞實施了新的「斷聯權」(Right to Disconnect)法律:
員工下班後有權選擇不接電話、不回電郵,也不會被僱主懲處。
違法的僱主可面對最高罰款9萬4000澳元(約8萬3000新元)。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說,批准這項新法,是希望人民不必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可以有時間陪伴家人。
根據澳洲研究所去年的一項調查,澳洲人去年的無償加班時間平均為281小時,而這些勞動力的估計價值為1300億澳元(約1153億新元)。
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副教授霍普金斯(John Hopkins)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也說,人們在下班後接到工作相關的電話、電郵和簡訊,已成為一種常態,即使在放假期間也是如此。
「在數碼技術出現之前,並沒有這樣的侵擾。人們下班後就收工回家,直到第二天上班之前,都不會接到公司的任何聯繫。」
然而,冠病疫情期間開始落實的居家辦公安排,卻讓人們難以劃清「上下班」的界限,無時無刻都處於「備戰」狀態。
這樣的現象不只出現在澳洲,相信新加坡的蟻粉也深有同感吧?

澳洲人下班後不必接聽老闆的電話,可以好好欣賞雪梨的美景。(路透社)
當然,澳洲的新法律也不是「一刀切」地禁止僱主在非工作時間聯繫員工,但僱主的緊急聯繫必須有合理且充分的理由。
怎樣才算「合理且充分」呢?
澳洲工會理事會主席奧尼爾(Michele O』Neil)舉例:
工會旗下有一名員工在午夜下班,回家四小時後卻接到公司的電郵,通知他隔天早上6點到公司報到。
「這樣的要求,以及通知的時機,顯然不合常理,也令人無法接受。」
反過來說,如果情況確實緊急,而員工仍拒絕接電話或回電郵,也有可能被罰款哦!

下班回到家還要工作,哪有時間陪孩子?(海峽時報)
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在下班後「斷聯」
目前,全球有20多個國家已制定類似的「斷聯權」法律,多數位於歐洲和拉丁美洲。
難道這樣的法律不適合在新加坡或其他亞洲國家實施嗎? 拉丁馬士區議員楊益財2020年曾在國會上呼籲政府考慮立法,讓員工在下班後享有「斷聯權」,確保員工有足夠時間休息。
「遠程辦公模糊了工作與個人生活的界限。員工在家辦公,老闆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更方便在任何時候回應工作相關的電話和電郵,即便過了上班時間也是如此。」
但人力部兼國防部高級政務部長扎吉哈回應楊益財時說,這樣的法律在新加坡未必適用,因為新加坡有不少員工在跨越不同時區的企業工作。
也有本地僱主反映,不是所有行業的工作性質都能在下班後「斷聯」;尤其是一些爭分奪秒的行業,若出現突髮狀況,難免還是需要加班。
為工作時間設下硬性規定,反而會拖慢工作進度,降低生產力和競爭力。

回家途中最怕忽然接到工作相關的電話。(聯合早報)
更何況,電話和電郵已占據我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要完全切斷並非易事。
只要手機「跳出」通知,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查看,擔心漏掉重要的電郵。查看後,就算不立即回復,也會想著隔天上班時處理。
最怕的是,當大家都這麼做,就會形成一種「常態」,不這麼做反而顯得自己沒有責任感。
下班後「斷不斷聯」,其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選擇還是在於僱主和員工。
與其立法強迫大家遵守,只要僱主和員工都有意識地區隔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尊重,紅螞蟻相信「永遠待命」的企業文化是可以改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