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擁有互助的文化,新加坡教育部決定加大同學之間同濟互助的精神,希望能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這項目標。

在推廣互助文化的同時,也希望學校能選出同濟互助的領袖,並希望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生領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精神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尋求他人的幫助。 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在國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說:「教育部希望學生掌握互助能力,並在班級或課外活動群體中建立互助網絡,必要時向老師或輔導員尋求援助。

英蘭妮還說說:「現今年輕一代面對的一大挑戰是心理健康。教育部在製造更積極正面的學習環境的同時,也希望讓學生建立互助文化,相互扶持。我們的願景是讓每個學生成為同輩的支持者,在他們的班級、課外活動或同儕中建立堅強的支持網絡,在這裡他們可以互相扶持,並在必要時尋求老師或輔導員的指導。」
中學的品格和公民教育課也將加入更多與心智健康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並懂得在身心將康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如何求救。

在特殊教育方面,老師的培訓將會更有規劃,需要的基金申請也會有所擴大,讓有讀寫和語言障礙的學生也能申請到輔助學習器材。

教育部還會對弱勢群體的學生加強經濟援助,除了提供更多的交通和伙食的津貼之外,高中生助學金也會從目前每年的900新幣增加至1000新幣。

英蘭妮說:「我們預料約有5萬2000名來自中小學和高中生將受惠。教育部每年的支出約5200萬元,比目前將多20%。」

除此之外,教育部還擴大了學生的託管服務,不僅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還會給予更多的經濟援助,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小學都有託管中心,總收學生名額大約有2萬7000名,政府希望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