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哪裡是新加坡牛車水的中心,肯定莫過於寶塔街。
就是地鐵站出來那條充滿了禮品店和中餐館的步行街。

很多攝影師喜歡在這裡取景,小攤、餐館、禮品店、紅燈籠加起來特別有市井氣息。


曾經這裡常年充斥著人來人往的遊客,每逢華人節慶還有會市集。
街道兩邊的禮品店,基本可以搞定各種伴手禮。

這條街上還有榴槤攤和餐館~

這裡的餐館以前也是不愁生意,遊客一波接一波,客源不斷的~
結果從今天3月開始新加坡邊境管制,到4月,5月經歷了封城期,再到6月、7月、8月遊客不能來、本地人不消費。
現在寶塔街的禮品店已經關門一半以上!
周邊街道情況也差不多。

去逛了一下,很多都大門緊鎖,招牌都摘了。
根據新加坡媒體報道,禮品店關店幾乎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圖源:新明日報)
一家已經營業了18年的名叫「余翠鳳」的老店,現在都正在清倉大甩賣。
清得差不多,就準備就停業了。
受訪者對媒體說,這裡的月租實在太貴,一間鋪2萬+新幣租金,扣除成本後每天收入需達2500新幣才能回本!
疫情後到最近,有時候一天連一件商品都賣不出去。
「誰能撐得住啊!」

以前

現在
有些財大氣粗的老闆,本身在這一帶有5家店,現在已經關了3家。
還留著2家,是為了賭一把,看看今年內海外遊客會不會來。
假如到今年年底,遊客還不來,「估計也撐不住了」。

(圖源:海峽時報)
接受採訪的老闆還感嘆:
「紀念品,本來就是為遊客而產生的東西,住在新加坡的人誰沒事會去買呢。」
有點店嘗試轉為線上銷售,但是效果不怎麼樣。
牛車水別的區域生意也不好,例如牛車水美食街。

就連牛車水原貌館也宣布,閉館直至明年4月,進行裝修與改進工程。
同樣遇到困境的還有小印度街區,同樣作為歷史文化街區,小印度也是以遊客和客工消費者為主要顧客群。


(圖源:cna)
在遭受疫情衝擊後,現在冷冷清清。
著名的24小時商場穆斯塔法都開始大規模裁員了。

開本地夜市能否解決問題?
也許是受到中國夜市地攤崛起的啟發,今年6月底的時候牛車水商聯總會代表80名攤販發聲,希望政府開放舉行小型夜市。
「夜市本質上與餐飲業一樣,希望政府能注意到我們這群人也需要幫助,允許我們舉辦一些只有10至15個攤位的小型夜市,面積可在135平方米以內。」
不過當時疫情還不太好,再加上牛車水居住很多老人,都是易感人群,這個夜間活動提議不了了之。
就連今年牛車水的中秋市集也取消了,唯一保留的活動就是燈飾。

(圖源:海峽時報)
現在雖然新加坡的社區疫情大大好轉,但是一天遊客不來,就不能解決新牛車水的困境。
即使開放夜市小攤,恐怕效果也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