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肉類頻測出病毒陽性
12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報:8月11日對進口冷鏈食品排查檢測,8月12日經省、市疾控中心覆核,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註冊號:SIF601;批號:7720051522)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之前是海產品,這次竟然是雞翅!
於是,深圳市的相關部門馬上對接觸相關產品的人員進行全面核酸檢測,幸運的是,結果均為陰性。
當然,光檢測是不夠的,對庫存產品全部封存並進行核酸檢測,對已售出產品全部追溯;對相關產品外包裝及存放環境全部進行消殺,是任何一環程序都不能少的。
這不是中國國內第一次在進口肉類產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自7月份以來,已有包括山東煙台在內的7地先後在海鮮產品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冷凍產品新冠檢測陽性盤點

眾多網友表示,手裡的雞翅和三文魚突然不香了...
自從中國國內的眾多進口肉類和海產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之後,很多人都對近期購買進口肉類產品持保留態度,一些進口食品忠實顧客也表示近期會考慮購買國產肉食。
如果加大對進口產品的檢測或者減少進口,像中國這樣本身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來說,短期內供應足量的肉類倒不是大問題,但是對於依賴進口食品,自身無生產能力的國家來說,確實一個很大的難題,比如說新加坡。
吃 OR 不吃?
新加坡90%的食物都是靠進口。
之前,大部分食品尤其是蔬果和雞蛋都來自於大馬,但是,為了能夠有多種選擇,新加坡早就豐富了進口來源,進口的食品來自180多個國家,確保食品供應安全又有保證。
其實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家在超市購物的時候,隨便走到一個貨架上,拿起一個商品,都是進口的。
你知道在新加坡超市找什麼商品是最難的嗎?
對,就是「新加坡製造」
只有少量的酸奶和豆製品,麵包等會標有新加坡製造,所以在這裡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吃到來自全世界的食物。
那麼新加坡的肉類主要來自哪幾個國家呢?
先來說新鮮肉類,超市的冷櫃里的新鮮肉類,豬肉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尼,牛肉主要來自澳洲,而魚類來自荷蘭,巴西和美國等。

相比於新鮮肉類,冷凍肉類的進口源頭就相對廣泛,像是雞肉就多來自於巴西和美國。

通常我們在超市比較常見的都是1-2kg大包裝的雞肉產品,價格在9-15新幣不等,比新鮮肉類的價格便宜不少,是很多家庭日常的選擇。

而且在疫情之初,也有很多人去超市囤了很多冷凍肉類,便於存放。
鑒於目前中國發生的多起海產品包裝檢測呈陽性的事件,也讓不少網友開始擔心新加坡的進口肉類會不會出問題呢?
一個90%食物依靠進口的國家,民眾有此類擔心是正常的。不過就目前為止,還未有任何消息和跡象表明新加坡有任何進口產品檢測出新冠病毒。
在8月7日的時候,新加坡食品局就發布了一則通告,表示針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的H7n3禽流感疫情,將提高對該區域進口肉食的管控。


雖然目前還沒有發布任何與新冠肺炎有關的食品禁止通告,但是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是舉世聞名的,一旦有任何蛛絲馬跡都會立馬採取行動。
在產品流入市場的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把關,所以在坡縣的各位無需恐慌,正常購買和食用肉類產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