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我們才有時間放慢腳步完成這些「第一次」

2020年02月11日   •   5985次閱讀

抗疫級別升至橙色後,商場的人潮明顯下降。(聯合早報)

作者 盧麗珊

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狄更斯 《雙城記》

異常少人的地鐵月台。(作者提供)

一周前的星期天,適逢新春佳節,我到烏節路赴約喝茶,先逛了我常去的伊勢丹百貨公司。

那是中午時分,我先去翻翻衣服、試試鞋子,再去頂層看水晶酒杯,每個樓層一個比一個冷清,售貨員比顧客還多,感覺像購物專場了。

很多樓層基本上只有我一個人在晃蕩,大家都去哪裡了?偶爾聽到非本國的華語對話,豎起耳朵聽到都是旅客的聲音。

售貨員阿姨碰上我,滔滔不絕推銷,她大概知道走掉一個我,或許等好久好久才會看到人影。

大減價的價格確實誘惑力十足,也體恤她的熱忱,其實還是要犒賞自己乖乖在家裡「自我隔離」幾天不見天日,沒花過一毛錢,就把兩大袋晶瑩剔透的水晶酒瓶、杯子、器皿、大笨象造型胡椒和鹽罐都買回家。一堆沒什麼用的東西,可是心裡高興。

有一點點餘力,有一些些心動,為冷卻和幾乎靜止的零售經濟盡點綿力也算是國民義務。見了好朋友們一起吃飯,大家有共識的嚴格用公筷,不擁抱,不握手,這樣的距離不礙我們交心暢談。

那個下午舊同事傳來家具公司宜家的照片,星期天餐廳從來就是見首不見尾,那天竟然不必排隊,來不及竊喜已不禁感嘆: 接下來情況還更嚴峻呢。

烏節路一直是遊客最多的地方,人潮驟減是預料之中。如今鬼城一樣的烏節路的商戶能頂得了多久真是不敢想。難得的是大家積極抗疫,減少出門都是堅守一個原則:與人群保持距離最安全,留著家中是最好的保障。

自警戒升級後,各區商場的人潮和路上的行人銳減。圖為愛雍·烏節外的街道。(聯合早報)

那一刻我想起狄更斯的名句: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就因為可能會墜落到最壞,我們才必須努力看到最好,保持正念,積極的如常生活,從壞的一面去省思好的一面該如何維護和創造。

疫情一周後繼續蔓延,戒備已升級至橙色。學校已宣布取消集會和大型活動,高等學府的講堂也只限制40人上課,其餘安排到另一教室看轉播。大型公司也靈活調配員工或在家辦工,或安排留守辦公室。這些積極措施都讓我們看到全國集體意識的一致性和齊心齊力,讓我們一起熬過去。

我也觀察到,公共運輸內戴口罩的人日益增加,但是不戴的人還是比較多。 為了防疫,我們的生活和行為都有所調整,下班放學就回家,以減少社區感染的風險。既然有了更多時間在家,更多和家人的時間,我們也不妨善用和家人的時間。

尤其是病毒無眼,生命可以厚重,生命更可以輕薄不堪一擊,甚至稍縱即逝,我們更要珍惜、體會和實踐我們寶貴的生命,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因為疫情,我第一次陪伴媽媽念《心經》,逐字教導她正確念誦,她也開始安心抄經,渡過許多恬靜安寧的午後。

(作者提供)

因為疫情,我的珠寶生意不免受影響,大型展銷會紛紛取消或延後,飛往多國的採購活動只好暫緩,我乘機好好整理庫存,或優惠出售,或把握時間構思新策略,創造更大的價值,一分鐘也不浪費。時局越亂,越是要心靜如水。

對於員工必須在家辦工的企業,這是完善和探討靈活安排工作地點的好時機,從這樣的時局找到更多樣化的實踐方案,從而提升員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機會。

因為疫情,我們必須感謝前線媒體工作人員的付出,日夜為世界整理和發放生死攸關的信息。我每天一早睜開眼睛就看手機,關心疫情,小心過濾才轉發新聞,晚上睡前也痴迷迷的搜羅更多的消息,以致失眠幾乎變成要不得的常態。

對於家長,這是教育和啟發孩子閱讀新聞絕佳時期,家人可以一起閱報、一起理解、一起應對和釐清紛擾的信息。我同時閱讀英語、華語和俄語新聞,尤其是俄語,我還因此學會很多新的詞彙。

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和修正我們的衛生習慣,生病就得戴口罩老早是發達社會會做的事。這一役之後,希望我們可以繼續保持高度的衛生意識,這肯定大大提升我們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保障我們自己的健康。

由於口罩缺失,少了保護層,我們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不得不內在強化體質,瘋狂分享任何一切的妙方古法,信不信由你,反正不花大錢:喝檸檬加熱水、喝威士忌、喝伏特加和琥珀酊(水晶酒瓶來得正是時候)都是我的防疫工程之一。增加維他命、提高抗菌能力,保持良好睡眠才是王道。

因為疫情,我們以平常只有過新年拜年才用上的拱手禮取代西化擁抱、親吻和握手的見面禮。這下子好啦,讓我們意外的「reconnect」孔夫子兩千多年前的古老禮儀,回歸傳統,學會正確男女拱手禮的分別,一下子還文化指數狂飆呢! 原來對於男性來說,須右手握拳,左手包在上面。過去右手是拿菜刀的,是攻擊手,是出拳手,所以要包起來。對於女性來說,須反過來,右手壓在左手上面。

貿工部長陳振聲(右二)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李智陞(左二)昨天走訪裕泉區的濕巴剎和咖啡店等,了解居民對新冠病毒疫情以及搶購囤貨等方面的想法。居民見到部長,以抱拳方式取代握手打招呼。 (海峽時報)

因為疫情,人性的黑暗面和光明面、公共利益和私利交集錯亂,一而再的考驗人性的靈魂和價值,從國家、社會、群體到個人,醜惡的毛茸茸病毒不單威脅脆弱的生命,也考驗我們一直信以為真的權威、制度和現實世界。

原來到頭來,我們任何一人都可能因此提早離場、告別和消失,輕賤如塵埃。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珍惜當下,發揮一己之力,強化抗疫的信念,彼此相互關懷,相互取暖才有可能戰勝惡魔。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