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航空公司並不好受。
由於缺乏國內航線,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簡稱「新航」)所承受的損失比其他國家多。
除了由淡馬錫控股支持的150億新元集資計劃算是成功且數量不小之外,尤其最近幾周,新航都是壞消息接連不斷。
由於超過96%的航班停飛,過去兩個月,新航被迫宣布全員減薪,大幅裁員,並大幅削減各級飛行員的薪酬,尤其是實習飛行員。
教授簡介

Nitin PANGARKAR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
MBA及NUS-HEC MBA雙學位課程學術主任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教研領域:戰略夥伴、新興經濟體企業國際化戰略、高效企業
新航應該減少損失
如今,新航正面臨一場生存危機,這是其輝煌的歷史中未曾出現的危機。預計到本財政年度末,產能預計恢復不足疫情爆發前的50%。
如果危機持續多年,新加坡政府是否應該繼續支撐新航——通過工資支持和其他補貼?這是否是花錢填無底洞的做法?
淡馬錫的資金儲備有多少,還要拿出多少來幫助新航度過難關?而用於拯救新航的投資又何時收回,能否產生合理的投資回報?
這些問題是許多分析師最關注的。
我堅信自由市場,並且經常支持放棄那些過去賠本、前景黯淡並且缺乏競爭力的企業。
全球許多航空公司,尤其是印度航空公司等國家航空公司,在上個財政年度累積了82億新元的債務,就符合這些標準。
許多航空公司都受到自己國家的政府戰略性支持,有時長達幾十年。
不過,新航並不屬於那種會無限期虧損的航空公司。新航不僅在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創造了數千個工作崗位,還有許多理由值得政府支持。
1 屢獲成功的航空業先鋒
新航的誕生本身是一個例外,這是一家沒有任何國內航線的航空公司。當年,新加坡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幾乎無法支持優質飛行。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新航仍致力於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航空公司,並通過訂購最新型飛機引發業界關注。2007年,新航成為第一家擁有空客A380機型的航空公司。
此外,新航還因多項服務創新而廣為人知,這些創新為旅客提供了一流的空中體驗,包括首家推出個人娛樂系統、餐飲選擇、免費飲料,以及2008年推出的個人頭等艙。

過去的二十年,新航還贏得了國際認可和收穫了數項卓越的服務榮譽,包括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獎,並被美國旅行雜誌《康德納斯旅者》(Conde Nast Traveler)多次評為世界最佳國際航空公司。
最關鍵的是,新航在收穫各類獎項讚譽的過程中,還獲得了豐厚的利潤,這在航空業內很少見。新航的財務收益只在創建的第一年1972年以及2011年表現不佳。
然而這家管理完善的航空公司目前的財務困境是,第一次連續多個季度出現巨額虧損。在沒有任何政府援助的情況下,新航經受住了以往的危機考驗,包括美國911恐怖襲擊和SARS疫情期間。
2 新加坡空中樞紐戰略中的關鍵一環
繼續支持新航的第二個理由與連通性有關,這是打造成功航空樞紐(如樟宜機場)的關鍵。這種航空聯繫使貨物、人員和思想流動成為各國增長的根本動力。
良好的連通性不僅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對於吸引企業到新加坡發展也很重要。新加坡旅遊業的就業崗位有65,000多個,占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4%。
在跨國投資的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與全球商業中心和區域城市更好的連通性,再加上穩定且可預測的政府,對智慧財產權的大力保護,投資友好型政策以及訓練有素的勞動力,這些是新加坡吸引眾多希望在亞洲開展業務的外國企業的主要優勢。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前,新航集團占樟宜機場所有航班的一半以上。
如果沒有一家遵循商業規則來運營,並且將國家發展列入發展目標的本土航空公司,新加坡未來的連通性就無法得到保證。
即便外國航空公司可以填補這一空白,但其他航空公司會重在區域內以及全球範圍內追逐利潤。遇到特殊時期,特別是在危機期間,就可能會削減運輸服務,這會損害新加坡國家連通性利益和貿易戰略。
來想一想,美國航空公司在2018年是如何完全暫停從芝加哥到中國的航線,並在同年將普埃布拉和格拉斯哥從國際航線圖上完全刪除。因為這樣美國航空公司就可以增加飛往杜布羅夫尼克、柏林和博洛尼亞的航班。
3 新加坡航空業的乘數效應
拯救新航的另一個原因是其航空業務具有乘數效應,維持著強大的航空生態系統和航空樞紐。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新加坡發展航空和航天產業方面的長期戰略得到了回報。
如今,航空業擁有130家企業,包括眾多為新加坡服務的航空公司、世界知名的航空航天公司,如勞斯萊斯、空中客車和通用電氣,以及許多其他從事相關活動的企業,例如飛機維修和翻新。這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新加坡的GDP。
事實上,新加坡是亞洲領先的飛機維修和大修(MRO)需求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全球 MRO 產出貢獻了10%。
新航及其附屬公司,如新航工程公司,是組成22,000多人的勞動隊伍的重要部分,也是該領域許多合資企業的中心。
等航空旅行最終恢復到新冠病毒疫情之前的水平時,這些服務也會出現需求。


為應對疫情衝擊,新航9月相繼推出不出境的「空中漫遊」以及「探索新航」等陸地飛機體驗的新型服務,為止損尋求出路(圖片來自新航)
曙光尚在
新航及其投資者可以從幾個因素中保持樂觀。
首先,新航在近期的融資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雖然其中一部分資金已經花掉了,但許多大支出項目已經被沖抵——包括本財年價值26億新元的對沖燃料。
展望未來,新航的損失可能會降至最低,因為其成本已經被削減了。包括大幅削減資本支出、裁員和其他措施,例如減薪,薪金占成本的18%。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除非危機持續超過三年,否則新航不太可能需要進一步注資。
其次,有跡象顯示國際運輸有望開放,不過現在預測空中交通何時會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還言之過早。
假設航空公司將被允許在未來幾個月飛行,國際航線逐步開放,航空公司收入增加將會對減損有巨大的影響,因為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
不過,由於擔心和恐懼,客流恢復可能會非常緩慢。
我還假設,新航管理層將繼續像過去一樣保持靈活性和動態性。
方法是運營一個精簡有效的組織,調整戰略方向,推遲新飛機交付和減少機隊規模。此外,高端旅行可能會面臨結構性的長期挑戰,應把重點從高端旅行轉移到其他地方。
雖然當下危機是新航近50年來面臨的最大考驗,但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可能會因為耐心等待而得到回報。通過免租金、返利和僱傭補貼計劃來為新航提供一定的支持,這些措施也解決了道德風險問題。
至於淡馬錫為新航提供的債券支持,如果有人想聰明的下個賭注,說不定危機會帶來商機。美國政府在911恐怖襲擊後向美國西部航空公司提供4.29億美元的貸款,以換取股權。股權後來被出售,回報率為30%。
儘管目前的危機已經對新航造成了影響,但與大多數其他航空公司相比,新航有望獲得更好的資本和狀態。這意味著新航可能會為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提供新的收購選擇,使其投資組合多樣化,並鞏固其整體地位。
公共健康方面的考慮意味著國際交通已經陷入停頓。在像航空公司這樣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可能會削弱這種能力,這將意味著隨著未來幾年需求的減弱而進行整合。
這是前所未有的時代,但這些問題主要是大環境相關,而不是只與航空業有關。因為,面對暫時的動盪階段,新航作為國家航空公司需要被政府支持的需求不應被分散。
文章英文版發表於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原題為We must save Singapore Airlines from this existential crisis
作者:Nitin Pangarkar,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MBA及NUS-HEC MBA雙學位課程學術主任
翻譯:林宓璂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