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定下新減排目標,最遲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政府部門將帶動脫碳行動,爭取在約2045年率先達到目標。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星期二(10月25日)在第15屆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的新加坡能源講座發表演講時,宣布修訂國家自定貢獻預案和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
最新的國家自定貢獻預案,是要比之前設定的2030年更早達到排放頂峰,並在203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每年6000萬公噸,之前的目標是年6500萬公噸。

新加坡將在下月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呈這兩項新減排目標。
黃循財說,新加坡在減排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如常運作(Business as usual,簡稱BAU)水平減少32%,為5280萬公噸,比2009年定下的16%減排目標超出一倍。
「我國大規模部署可再生能源的選擇有限,要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是個不容易實現的目標。不過,我國會繼續朝向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前進。」
他強調,要達到這個目標須鼓勵企業與個人減少能源消耗與排放,採納更環保的能源選項。要推動家庭與企業在行為上作出根本的轉變,其中一個做法是通過徵收碳稅。
「碳稅是塑造負責任行為的重要舉措之一,消費者和企業必須在他們的消費與投資決策中,內化碳排放成本。」
黃循財說,在高通貨膨脹的環境下,碳稅或會為消費者和企業帶來更高的開銷。較好的做法並不是降低或延緩碳稅,而是為消費者與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援助。
新加坡計劃從後年起分階段上調碳稅,目標是到2030年,從目前每排放每公噸溫室氣體徵收5元,增至每公噸50元至80元。
「新加坡故事一直以來都關於我們採取積極行動,把局限轉化為機遇,我們因此繼續為下一代建設更美好、更有活力的新加坡。」
宣布全國氫氣策略試行新技術
為加快達到凈零排放目標,同時加強能源保障,黃循財也宣布全國氫氣(hydrogen)策略。他說,氫氣是個具有潛力的減排解決方案。儘管氫氣技術與供應鏈還在初始階段,但全球低碳氫氣的投資與生產項目日益增加,不少關鍵的氫氣技術已在試行中。
為推動氫氣發展,新加坡將試行接近商用階段的先進氫氣技術,針對採用氨氣(ammonia)發電的小型商業項目公開徵求競標意向書。通過這一項目,新加坡能評估氨作為氫氣載體和燃料是否可行,並制定相關的條例和生態系統。當局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布細節。
能源市場管理局受詢時說,根據回報情況而定,政府準備為獲選項目提供部分資助。能源局預計,這一項目須開發進口、儲存、配送和將低碳氨轉化為電力的設施,部分設備或能利用新加坡現有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