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瑞幸新加坡首店(Marina Square店)旁邊有家同在裝修中的咖啡店嗎?
其實是家有名的印尼咖啡連鎖,名字叫Tanamera(意思是「紅土地」),裝修完工日期推遲了幾次後最近終於開門了。門店鮮艷的大紅色辨識度很高,風格很高大上版的印尼,和隔壁瑞幸簡約的藍白裝潢對比挺強烈的:

到店體驗了一下,覺得很有意思。首先咖啡味道非常不錯,精挑細選的產自印尼的咖啡豆是主打的賣點,比起瑞幸不那麼濃厚的咖啡味和充滿碎冰,這家的咖啡應該更符合挑剔的東南亞高端消費者的口味。除了咖啡外,餐廳還提供了許多其他餐點選擇,種類很豐富,包括意面糕點,還有各種印尼特色菜。和瑞幸把效率打到極致的場景也很不同,Tanamera的場景更像本土咖啡店,適合一坐一下午。我們觀察到店客人一般都會用餐,沒有看到誰是只來喝咖啡的,所以客單價也應該會比主打飲品的瑞幸高(可能不少)。

翻了下社媒上的評價,都強調了豆子的風味不錯,也有人吐槽了服務問題 - 11點前是早餐時間,11點半後可以點正餐,如果正好介於11:00和11:30之間到店,就只能先點咖啡,等到11:30再點餐 - 聽起來也很南洋。到這裡都還是本地咖啡常見的運營和場景,不過新店開業,Tanamera也推出了優惠活動:Tanamera同樣使用App點單,第一杯0.88新幣。而之前隔壁瑞幸新客戶第一杯是0.99新幣,看來可能是被啟發過的。瑞幸確實給當地咖啡品牌帶來了一些影響,看到這樣的交集覺得有些奇妙;App功能頁面和瑞幸也很類似,不過一上來就要註冊登錄才能進入主頁面查看點單,店門口還看到有想薅點羊毛的消費者搞了半天並且問了服務員都還沒搞懂。這麼低轉化的設計國內早已經淘汰很多年了: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兩家在一個周末中午12點左右的人潮:
再回到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新加坡深厚的咖啡文化背景讓這裡孕育、發展出了大量咖啡品牌,國內不少茶咖飲品都將這裡作為出海的重地,但是留心的話就能發現每家客戶群還是有一些明顯差異的。運營邏輯上,隔壁的瑞幸打法成熟,當然更勝一籌;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我可能更想走進Tanamera,喝一杯帶有果香口感濃郁的印尼咖啡 - Tanamera海外首家分店就開在新加坡CBD,也有幾年了,應該有不少朋友喝過,大家怎麼評價?而在附近另一家剛開門不久的瑞幸旁邊,我們發現了雪王的身影: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墨騰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