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加 坡 醫 院 的 護 理 管 理 特 色

新加坡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成為這種現代文明的體現,醫院也同樣存在著患者周轉率高、危重患者多、工作強度大的特點。護理人員面臨著繁重的任務,有效地護理管理在完成護理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培訓,對其管理工作感觸頗深,現將其管理特點總結如下:
01 管理者擁有充分的職權
護理部主任由醫院董事會聘用,護理部主任與護士長、護士長與護士之間是雇用與被僱傭的關係,上一級管理人員有權聘用或解僱下一級人員,而下一級人員的工資、晉升等均由上一級人員向人事部門推薦。這種僱傭與被僱傭關係形成了一種「志願」的工作關係,使管理者的意圖易於貫徹、執行。
02 積極的競爭氛圍
在工作中,不同學歷、能力的護士承擔不同的護理工作,每個註冊護士可負責6~10個患者的護理工作,護士長會讓那些業務能力強的護士去管理危重、疑難患者。又如在每個班次(包括夜班)都設立一個護士作為本班次的「主管護士」(nurse-in-charge),護士長在班時由護士長承擔。「主管護士」必須是由具有專科護理培訓學歷、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承擔。這些護士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工資也較一般護士高,也有更多的晉升機會。不同的工作量、責任、待遇成為護士積極向上的動力,這樣病區內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護理人員勇於承擔任務,工作兢兢業業。
03 良好的職業道德
重視對護士職業道德的培養是新加坡護理管理的又一特色。教育廣大護士把能夠提供讓患者滿意的服務、完成高強度的護理任務作為她們能力的體現,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良好的職業道德促使她們能自發、主動地完成工作。新加坡護理工作者面臨著極其繁重的護理任務,在國立大學醫院1996年工作量統計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只有5.9 d,患者只在病情危重的階段住在醫院裡,稍有好轉便轉到康復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而且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沒有陪住,基礎護理工作均由護士承擔,她們每天上午僅為患者洗澡就要花2 h左右,而她們毫無怨言,自發、自願地為患者服務,把滿足患者的需求作為自己工作的意義,由於工作量繁重,她們經常早來晚歸,主動加班。
04 體現法制觀念
新加坡以「法制之國」著稱於世,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在護理工作中。在護校學習的課程中設有有關法律的內容,所有護理記錄都歸入病歷作為法律依據。患者法律意識強,他們充分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因而涉及醫療護理的案件也紛繁複雜,醫護人員也經常須在法庭上作證。避免承擔法律責任也成為促使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的推動力。
新加坡護理人員高負荷嚴等級
在中國,護理人員只有「護士」這一個類別,而新加坡把護理人員分為三類,他們有男有女,各負其責,明確分工,等級頗為森嚴。一類是正式的註冊護士,二類是助理護士,三類是護理員。當然各等次也有年資高低的區別,相當於咱們國內的職稱差別。
第一類是護士,即註冊護士(RN,RegisteredNurse)。
護士從上至下包括有護士長、高年資護士、低年資護士及培訓護士。在中央醫院,護士的職業裝是綠色的,象徵著生命和希望。新加坡當地的護士大部分畢業於南洋護理學院,持中專文憑,少部分畢業於英美澳洲等國家。除了護士長負責全科病人的診療、護理計劃之外,其餘護士不論年資高低,每人負責9~12個病人,從吃、喝、拉、撒、睡到具體的診療和護理事宜都應做到心中有數。各班次(早、中、晚)中都有比例適當的高、低年資護士,以便形成指導和被指導的關係。護士的工作範疇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同醫生一起查房,彙報病人一天的病情、診療和護理狀況,和醫生討論病人下一步的診療和護理計劃,並執行醫囑;二是執行各種護理技術操作,如給靜脈或口服藥、更換敷料、導尿等;三是組織及實施各種診療護理計劃。從低年資護士到高年資護士,一般也就五年的時間,只要努力工作,會很快得到提升的,至於護士長,則需要經驗、閱歷、能力和出眾的教育背景,否則,難以負重。
往下就是助理護士,又稱入圍護士(RN,EnrolledNurse)。
助理護士也著綠色裝,但領子是白綠相間的小細格,以此區別於護士。畢業院校是新加坡的護理學校,受過兩年的護理教育,畢業後才可到病房工作。助理護士和護理員在病房通稱護士的下屬,即配合護士完成病人生活護理的人員。助理護士日常工作是給病人進行鼻飼、喂藥、出入量的記錄和計算、更換輸液瓶、翻身、洗浴等基礎護理工作,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護理操作,如末端血糖的測定、從手術室接回病人、導尿等工作。一個踏實、肯干,與護士配合默契的助理護士,常會使主管護士省去不少的心。助理護士晉升為護士除了工作經歷外,必須通過新加坡衛生部的註冊護士資格考試,並由所在科室護士長認可工作成績才行。
第三類是護理員(HCA,HeathCareAttendant)。
他們的衣服是淺藍色的,標誌很明顯,讓外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大多來自菲律賓,在自己的國家受過四年的本科護理教育,因菲律賓就業形勢緊張,紛紛到國外謀前程。工作職責基本等同於助理護士,但在許多方面受限,如只能送病人到手術室,不能從手術室接病人回病房,偶爾可外出去取藥取血。勤奮的護理員經過一到兩年的工作,就可被護士長提升為助理護士,薪金就會大幅上漲,畢竟是件高興的事情。能很快晉升為助理護士,這也是他們願意留下來,繼續為新加坡護理事業作貢獻的最大動力吧。儘管如此,仍擋不住滾滾的護理人員流失,大批在新加坡受訓後的菲律賓助理護士和護理員紛紛赴英美等國工作,以賺取更高的薪金。
另外還有病房裡的阿媽,雖說她們不是護理人員,但也直接接觸病人,幫助護理人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阿媽多為年老的華人或馬來婦人,基本上沒受過教育,有的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病房裡有個華人阿媽叫「a-boy」,想必是英殖民者給尚在襁褓中的女嬰起的名吧,滿足華人重男輕女的思想。「a-boy」非常能幹,說話脆得像嘣豆子,她幹活不偷懶,嘴也不偷懶,常嘰里呱啦地說個不停。阿媽的主要工作是清洗大小便器,按時間點伺候病人大小便;製作早上的咖啡,收拾餐具等等。阿媽也上夜班,a-boy已年過六十,我問她為何不在家享清福,反要來像戰場一樣忙碌緊張的病房上班,做這麼多辛苦事?她答道:我不像你們中國的老人,有退休金可拿,不工作就沒得吃。她知道我來自西安後,就給我說:西安人好兇,我去看兵馬俑,見農村人家中的葡萄長得好,伸進頭去看,不料給主人罵個半死「看,看什麼看,走走走!」她的話說得我一臉慚愧,幸虧在座的馬來人、印度人、菲律賓人聽不懂。要不,他們會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中國,看我呀!
護理人員的短缺,是一個世界性問題。現在各國都把眼光投向了人力資源豐富的中國市場,赴英美等國工作的各層次護理人員也越來越多。然而,要真正達到他們國家對各級護理人員的要求,以及提高我們國家的護理水平,我們現行的護理體系和教育應儘快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