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3日)又是一個新加坡的公共假日!等等,這個叫「開齋節」的假期到底是什麼? 新加坡對開齋節(Hari Raya Puasa,也稱為Hari Raya Aidilfitri)還是相當重視的,畢竟馬來人是新加坡四大種族之一,而且新加坡的國語其實不是英語,而是馬來語,就連國歌都是馬來文~

而穆斯林有三大回教(也稱伊斯蘭教)慶典,分別是「齋戒月」、「開齋節」和「哈芝節」(Hari Raya Haji)。 齋戒月是開齋節之前的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穆斯林在日出後到日落前都必須禁食,只有在晚上到第二天晨禮之前才能吃東西。但是,老人、孕婦、產婦、在生理期的女性、12歲以下的男孩、9歲以下的女孩、以及殘障人士或病人卻可以減免哦~ 一整天都不吃東西,連水都不能喝,對於我們這些非穆斯林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但是,對於穆斯林來說,這是一種贖罪的方式。他們要通過這樣的飢餓感來告訴自己,眾生平等,感同身受,從而產生對貧窮者賙濟的善心。他們會在這一個月敬拜、行善。 齋戒一個月後,他們會迎來開齋節,開齋節標誌著齋月的結束,對於穆斯林來說就像是新年一樣。他們會穿著五彩斑斕的傳統服裝到親朋好友家拜訪。 這一天,他們會不斷說「Selamat Hari Raya」,就像我們華人過新年的時候見面都會說「新年快樂」一樣。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每年的開齋節都在不同的日期,今年在5月13日,去年是5月24日,2019年的是在6月5日,2018年是在6月15日…… 所以這究竟是為啥? 因為伊斯蘭教曆是按照月球的周率來計算的,所以如果跟陽曆對比,他們的節日每年都會提前至少10天! 開齋節一共會慶祝三天,第一天,穆斯林會早早起床,在回教堂早禱後,吃些東西,象徵齋月結束。接下來是拜訪父母,在回教徒的傳統中,孩子們會請求長輩寬恕自己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錯誤。

每次在節日前後,我們都會看到很多馬來家庭穿著同一色系的傳統服裝,相當吸睛~ 為什麼要穿同色服裝呢?因為象徵團結啊!

穆斯林男子穿的是叫「馬來裝」(baju melayu)的寬鬆衣褲,而女子穿的則是叫「馬來套裝」(baju kurung)的寬鬆上衣長裙套裝。 新加坡有個地區叫芽籠士乃(Geylang Serai),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馬來族定居區域之一,被稱為新加坡的馬來商業區。這裡的建築放眼望去大多是馬來Style,很有異國風情~



盤點新加坡能吃到
15種美味馬來甜品
馬來九層糕
Kueh Lapis

(Kueh Lapis很常見,下班經過馬來小吃攤子不妨買一些來嘗嘗!) 嚴格來說,Kueh Lapis其實是娘惹糕點。不少Kueh Lapis 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班蘭葉汁,因此咬入口中,會帶著淡淡的班蘭香味,令人回味!而製作這種糕點非常費力,Lapis的意思,就是說這種糕點是一層層堆疊起來的,從最底層開始一層層慢慢往上蒸,蒸到溶液一開始凝結,就馬上淋上另一層,火候的拿捏非常困難。因此如果在攤上見到此種糕點,勢必要買些嘗一嘗 馬來麻糬 Dodol

(Dodol又軟又Q的口感加上濃濃的椰香,令人口水直流!) Dodol是一種把米、椰糖和椰漿混合之後放在在爐子上不停地攪拌5、6個小時,最後製成的甜品。由於工序費時費力,因此在馬來傳統社會,鄰里之間常會互相幫助,聯合起來輪流攪拌、製作Dodol,無形中也強化了鄰里關係。做的時候,滿屋椰香! 班蘭椰絲卷 Kueh Dadar

不少人都吃過這種馬來糕點,帶著班蘭香味的淡綠色麵皮里,包著用椰糖熬過的椰絲,一口一口吃下越嚼越香! 咸絲班蘭糕 Kueh Puteri Ayu

Puteri Ayu淡青色鬆軟的身軀上,鋪著一整圈雪白的椰絲~ 這種甜品由椰漿、麵粉、班蘭汁、雞蛋、加上和鹽分混合的咸椰絲製成,口感鬆軟綿密,因為加入鹽分也不會過甜,口感卻非常豐富~ 蘭香美人糕 Seri Muka(Puteri Salat)

因為特別受歡迎,幾乎每個賣馬來糕點的攤子一定都有Seri Muka!它是由糯米、椰漿、班蘭汁、雞蛋、奶油等材料做成的,上綠下白分成兩層。放入口中,上層的口感介於「糕」與「膏」之間,綿密中帶著甜香;而下層則口感偏硬,是帶點微鹹的蒸糯米糕,兩種滋味互相搭配,甜而不膩,超棒! 蔥蔬蝦球 Cucur Bawang/Cucur Udang

Cucur是馬來同胞居家小吃,口感有點像大家吃的蝦餅,是用面煳混合小蔥頭(Cucur Bawang)、鮮蝦(Cucur Udang)和各種新鮮蔬菜油炸做成的,不過相對於扁扁的蝦餅來說,Cucur呈圓球狀,口感蓬鬆中帶點彈牙的嚼勁。這種糕點通常售價便宜、在家就可輕易自製,蘸著辣椒醬或泰式酸辣醬吃起來更是味道絕佳! 鄉村甜甜圈 Kueh Gelang

雖然樣子與洋式甜甜圈很像,但Kueh Gelang形狀較小,不像甜甜圈般蓬鬆,口感更紮實一些;外層撒的也不是糖霜,而是剛出爐就趕緊趁熱撒上白糖,等到冷卻後就會自然凝結成一層白色的糖衣,味道也很棒! 三角椰絲粿 Kueh Koci

(外表由香蕉葉包裹成三角錐狀,小巧玲瓏非常可愛!)

(薄薄的外層包裹著一咬下就會流出的餡料,非常誘人!) 不只馬來同胞,Kueh Koci連華人都很愛吃!這種三角椰絲粿外層由糯米粉、粘米粉、椰漿、班蘭汁等材料製成,口感很像麻糬軟軟黏黏又有點彈牙,內里包著椰絲、椰糖、蜀米粉等炒成的香甜內餡,一口咬下乾濕適中的香甜內餡瞬間流出填滿整個口腔,讓人停不下口!這種糕點最外層會包覆香蕉葉,呈現三角椎狀。 椰絲紅糖糕 Apam Gandum

(Apam Gandum甜度適中,加上新鮮椰絲,馬來風味非常濃厚。) Apam Gandum呈漂亮的咖啡色,形狀不一但特點是外頭常常會撒上雪白的椰絲,吃入口中甜度微甜不膩,蓬鬆柔軟帶點紅糖味,口感有點像華人的發糕或是杯子蛋糕,吃起來卻又明顯不同,有時也會有班蘭口味,是一種鄉村風味很濃的糕點,頗具特色。 班蘭烤粿 Kueh Bakar

(炎熱的午後吃一塊Kueh Bakar搭配起紅茶,實屬人生一大樂事!) 這是馬來同胞非常出名的一個糕點,口感鬆軟綿密,不像是「糕點「反而更像是「膏品」,冰冰涼涼還帶著班蘭香味,搭上撒滿芝麻烤得微焦的外皮,在大熱天的午後邊吃邊喝杯紅茶,風味絕佳又充滿甘榜情懷。 香蘭糕 Kueh Talam

這種糕點綠色的部分是班蘭汁製成,白色部分則是微有鹹味的椰汁味兒,這兩種口感一起融入嘴裡,口感非常豐富順滑,味道很不錯哦! 藍花糯米飯 Pulut Tai-Tai

同樣是娘惹甜點,藍花糯米飯的藍色是由天然的蝴蝶花豆染成的,不僅取其色,也取其香味~這種糯米飯一般蘸著枷椰醬吃,甜甜糯糯~ 喜粄 Hee Ban

喜粄是馬來西亞祭典時常見的一種甜品,就是用糯米粉和麵粉蒸出來的~口感也軟軟QQ~有時候,還會在製作時分別加入班蘭汁或者番薯、南瓜,做成不同口味~ 椰絲球 Ondeh-Ond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