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奧診所(Mayo Clinic)
國家:美國
行業資歷:梅奧診所或梅約診所(Mayo Clinic),是世界著名私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擁有醫學"麥加"美譽。於1864年由梅奧醫生在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創建,是世界最具影響力和代表世界最高醫療水平的醫療機構之一,在醫學研究領域處於領跑者地位。美國梅奧診所雖被稱為"診所",但實際上是一所擁有悠久歷史的綜合醫學中心。

梅奧診所事實上是一個全面的醫療保健系統,包括門診、醫院、醫學研究及醫學教育機構。梅奧診所是明尼蘇達的第二大的非營利性組織,早在2004年就擁有驚人的數據,比如梅奧診所營業額56億美元、有51萬新病人、總門診量2百萬、13萬人次入院、近60萬人天住院。梅奧診所支付醫師酬薪的方式特殊:由於在美國的大多數醫療體系,醫生酬薪取決於其所看病人的數量。而梅奧診所的醫師酬薪不取決於病人的數量,它的酬薪是參照可比的大型醫療集團的醫師的市場薪酬。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發布了2014-15年美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梅奧診所位居第一。
在團隊領域,梅奧診所是由一群美國醫學界的精英組成,有專精於各方面的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家數千人,為各種患者提供全面的診斷、準確的醫藥學解答和有效的治療。
梅奧診所是一家以患者利益為核心價值的非營利醫療機構,梅奧診所形成了包括2500名醫生和科學家在內的42000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龐大精英團隊。

梅奧診所優勢:
首先是無痛檢查:梅奧診所消化道的檢查主要是透過內視鏡鏡檢查。而傳統腸胃鏡檢查的不舒適感的確嚇壞了很多人,而梅約診所中心除了提供患者等級最高的NBI早期癌辨識內視鏡及高解析的肝膽胰脾腎超音波外,更配合安全無痛的美式"意識鎮靜"檢查方式,提供最高品質的健檢保證。
其次是診療一次完成:梅奧診所有別於一般健檢中心只做檢查,無法提供治療,梅奧診所能夠提供患者與世界尖端醫療同步的設備和技術,舉凡瘜肉、腫瘤、甚至早期癌的發現與治療,都能夠在一次檢查中完成,避免患者必須拿著健檢報告到處求醫。
再次是家庭式健檢:梅奧診所對於親朋好友四至六人同行,便可享有本院提供的包場服務,讓供患和醫師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完成檢查及諮詢,並有醫學中心級專責護理師與專業健檢護士全程陪伴引導。享受精緻、無壓力的家庭式健檢。
梅奧診所綜合評價
1、梅奧診所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醫生,且這些醫生是一個精英團隊;
2、梅奧診所提供卓越的患者服務,且這些服務對患者來說是完全值得信賴的及正確;
3、梅奧診所擁有治療罕見和複雜疑難病方面的專家;
4、梅奧診所是全球採用新型醫療手段包括頂尖外科手術的領先者;
5、梅奧診所在醫學研究領域處於領跑者地位,其中包括最新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包括擁有明尼蘇達大學管理學院魯肯教授和約翰教授。
二、克利夫蘭醫學中心
國別:美國
行業資歷: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是全球最著名醫療機構之一,機構集合醫療、研究和教育三位一體,提供專業醫療和最新治療方案的非營利性機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始建於1921年2月28日 ,隸屬於俄亥俄州一家非營利性公司--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並由其經營。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成為美國第一個、全球第二個簽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的醫療服務提供機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本部和Fairview醫院被指定為Magnet Status醫院,成為美國護理資格審查中心授予給護理服務的認證。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榮獲由美國全國科學研究委員會頒發的2009-2010年消費者信心選擇獎。美國道德村協會授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2009年「全球商業道德企業」稱號。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本部位於克利夫蘭市,在佛羅里達、內華達、加拿大和阿布達比開設有分院。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傑出成就: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醫學突破,其中包括:
開創了非接觸式結腸直腸手術(20世紀50年代)
全球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1958年)
開發和完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1967年)
首例微創主動脈心臟瓣膜手術(1996年)
首例成功的咽喉移植術(1998年)
發現了與幼年期黃斑變性相關的#1種基因(2000年)
發現了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的#1種基因(2003年)
首例經患者臍部的腎臟手術(2007年)
美國首例近似全臉移植手術(2008年)
世界首例使用全人工心臟的心肺移植手術(2009年)
綜合評價: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是被美國以及全球所公認的頂級醫療中心之一,特別是在醫療技術和醫療管理系統,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面。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心臟病診療計劃連續23年入圍全美最佳,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選的"2015-2016年度最佳醫院"中排名第一。"2017-2018年度全美最佳醫院"排名中,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綜合排名位列全美第二,僅次於梅奧醫學中心。根據2017-2018年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心臟外科和泌尿外科為全美排名第一;普通外科,風濕病以及腎臟內科位列第二;內分泌,骨科,呼吸科全美排名第三;婦產科和老年病學排名第五;神經內/外科排名全美第六;腫瘤科排名第七;眼科學排名第九。在俄亥俄州14項醫學排名中,克利夫蘭醫學排名第一。
三、新加坡中央醫院
國別:新加坡
行業資歷: 新加坡中央醫院屬於新加坡的公立醫院,建於1821年,醫院擁有29種醫學專科。新加坡中央醫院是一家集治療、科教、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擁有1500張病床和近400名專科醫生。

新加坡中央醫院每層樓均設有6部電梯。病人專用電梯1部,家屬專用電梯2部,工作人員電梯1部,餐車電梯1部,運送污物電梯1部。
新加坡中央醫院(SGH)曾經在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的2020年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上名列第八,而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S)則排名第31。成為唯一一個排在前10名的亞洲醫院。
比如2015年2月5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重症肺炎被送至SGH重症病房治療,並啟用呼吸機。同年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李光耀在SGH去世,享年91歲。
除李光耀,新加坡中央醫院SGH還為吳作棟和李顯龍兩任總理提供全部醫療保障。在李光耀住院期間,SGH沒有為他提供任何特殊待遇,這個事情也讓他在社交媒體上一下子大火。
再比如新加坡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納丹,也是在SGH就醫的。2016年7月31日,納丹因為中風進入SGH加護病房治療,無奈回天乏術,於同年8月22日去世,享年92歲。
綜合評價:新加坡中央醫院醫療水平和醫療設施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中,其更是以超低的病死率證明了其頂尖的醫療實力。眾所周知,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是十分優質和高效的,在新加坡已有13家醫院和醫療機構獲得國際聯合委員會品質認證(JCI),占獲得認證的亞洲醫療機構的三分之一。新加坡中央醫院是新加坡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醫院,也是一家教學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中央醫院還是東南亞唯一一家全面的多學科癌症研究中心,是一家擁有40多個臨床學科的三級轉診醫院。2010年,醫院獲美國護理資格審查中心(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頒發的Magnet認證,是亞洲第一家獲此殊榮的醫院。
四、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HH)
國別:美國
行業資歷: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曾經連續23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全美最佳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多項第一,其中包括第一例心臟搭橋,第一例完全變性手術,第一例新生兒法洛氏四聯症手術等。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耳鼻喉科、婦科、神經病和神經外科以及風濕科為全美第一。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始建於1879年,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

是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於一體的頂尖學術型醫療系統。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體系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在 2020-2021 年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美國最佳醫院評比中再次位列前三,更是榜單中一家成人與兒童排名俱佳的醫學中心
綜合評價: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HH)及1883年建立的醫學院,在創建之初便採取了嚴格的入學標準,設置全面的強調科學方法的醫學課程,將臨床教學與實驗室研究相結合,並確立了醫學院和下設附屬醫院的發展模式,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醫院和醫學院,連續多年穩居美國醫院及醫學院排行榜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HH)也是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和兒科等專業的誕生地。JHH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同樣居於世界xxx水平,1978年度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獲得者Hamilton Smith和Dan Nathans便來自JHH,他們於1970年代初發現了性內切酶。JHH外科的創始人是著名外科學家William Stewart Halsted(1852-1922),他在甲狀腺、乳腺、血管和疝的外科治療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並將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引入美國,極大推進了美國醫學事業的發展。目前,JHH外科包括普通外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和泌尿外科。普通外科下設有心臟外科、整形外科、小兒外科、普通/ 胃腸外科、外科腫瘤學/內分泌外科、血管外科、腹部移植外科和胸外科。
JHH是美國xxx的胰腺腫瘤診療中心之一,目前每年完成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200例以上。JHH前外科主任John L. Cameron, M.D.是世界上完成1000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外科醫師。其胃腸、胰腺和肝膽外科(Gastrointestinal, Pancreas and Liver, Biliary Service)主任是Charles J. Yeo M.D.(現已轉任托馬斯傑斐遜大學Kimmel癌症中心首席外科教授),其他知名專家包括Dana Anderson、Frederic E. Eckhauser、Martin Makary等。
五、柏林大學附屬Charité(夏里特)醫院
國別:德國
行業資歷:Charité是歐洲最大的醫療機構,擁有300餘年的悠久歷史。連續多年被德國最權威的排名雜誌《Focus》(焦點)評為德國排名第一的醫院。院內從事研究、教學和治療的專業人員都處於全球頂級水平,德國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得主中就有一半來自Charité醫院,其中包括埃米爾·馮·貝林、羅伯特·科赫和保羅·埃爾利希等。

在19世紀,德國的夏里特就已是十分著名的醫院,具有世界公認的高水平的醫學教學和醫學科研。1710年,為了預防可怕的瘟疫,
締造了夏里特醫學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該醫院在柏林北方城牆外被建立,用以檢疫當時受腺鼠疫(黑死病)的民眾,以保護當時柏林城牆內的居民;在此瘟疫過後,醫院被用來培養戰地醫生與照顧平民。1726年,「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為它賦予了Charité(慈善)一字,名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