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女郎因毒品曾成通緝犯還三度入獄,為兒子和父親而改過自新。
《新明日報》報導,34歲的沈愛玲在13歲時第一次接觸毒品,18歲首次因吸毒而入獄一年。她受訪時說,那時年少愛玩,經常逃學不讀書,也因誤交了損友開始吸毒。
「父親說管不住我,13、14歲時就把我送到收容所。但那時的我因為所接觸的社交圈並沒有對關起來有多大的感觸,即便入獄也當成是度假,沒有吸取什麼教訓。」
19歲出獄後,她還是接觸一樣的朋友,隔年再次因吸毒又被關入獄一年。

沈愛玲是2022年的黃絲帶獎獲獎者之一。(受訪者提供)
23歲時,她被中央緝毒局通緝的當兒成了單親媽媽。25歲第三次遭逮捕入獄時,年僅1歲多的兒子被送去寄養家庭,這次她被關了4年。
「這時的我有了牽掛,一直擔心我兒子過得好不好,有沒有被好好照顧。剛被關的一段時間,我一直沒有孩子的消息,不停向監獄館追問。」
好不容易終於盼到兒子可以探訪,但兒子認不得她,還叫她『姐姐』,沈愛玲聽了很心酸。
「這時的我也開始看見其他囚犯被囚禁時接獲父母去世消息的無助。他們不能在家人身邊,連到靈堂都只有1小時。那時我媽媽已經不在了,我只剩下爸爸。我告訴自己,我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 」
4年後出獄時,父親跟她說,他如今還健在,但若下回再被關,出來時可能就再見不到他了。
「那時的我忽然意識到,父親不知道還能活到幾歲,我為何不現在及時孝順他?」
沈愛玲說,自從遠離毒品後,她與家人關係大有不同,如今更能感受家人的愛。
「以前我是爸爸朋友眼中的壞孩子,和爸爸關係很冷淡。如今我工作穩定,能獨立撫養兒子,我能看出父親現在會為我感到驕傲了。」

沈愛玲在公司的栽培下,從接線員晉升為客服人員團隊小組長。(受訪者提供)
除了父親,妹妹的不放棄也讓她鞭策自己不再犯錯。
「在獄中時,妹妹就是下著大雨都會騎摩哆來看我。我告訴自己,我是姐姐,應該是我保護她,不能再給她添麻煩了。
沈愛玲和已11歲的兒子同住一房式租賃租屋,周末則一起回返她父親家住。
「我現在收入穩定,有自己的家,每個月還能給父親一點零用錢。」
獲戰勝者獎
感謝公司耐心栽培,沈愛玲更在公司的提名下,獲得今年的黃絲帶獎的「第二次機會倡導者—戰勝者」獎項。
為了能早日和兒子一起生活,沈愛玲在入獄第三年報考了N水準會考,出獄後也積極尋找工作。
「我出來後不能馬上把孩子接回來,只能每周見他一次,帶他幾個小時。一開始他跟我有些生疏,會問我幾點可以帶他回寄養父母家。但是我沒放棄,過了一兩個月,他開始會問我:『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帶我回家跟你一起住?』,這對我是很大的推動力。」
她在中途之家的幫助下加入了貨運公司XDel,成為接線員。有了穩定的收入,也有家人的支持,出獄約一年後,她終於能接7歲的兒子回家同住。
在公司的栽培下,沈愛玲如今已升級為客服人員,還是團隊的小組長。
「我很感謝公司,他們不計我的案底,也不介意我剛開始工作時對電腦不熟悉,連基本的電子表格我都一竅不通。但是經理很耐心一步步教導我,給我很大的工作信心。」
對於獲獎,沈愛玲認為這是對她過去5年努力的肯定與激勵,也提醒自己下來還有更多個5年要堅持下去。
由新加坡監獄署和黃絲帶計劃聯辦的「黃絲帶獎2022」活動,周三下午在星宇表演藝術中心舉辦。今年的主活動題定為「我們是彼此的第二次機會」,共有超過250人士出席。通訊及新聞部長、內政部第二部長兼主管智慧國計劃及網絡安全事務部長楊莉明是這場活動的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