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在擺脫冠病危機的同時也要尋求綠色的復甦之路,通過集體意志和創造力將制約轉為機遇,在保護大自然和生態系統的同時,讓生態和繁榮相輔相成。
淡馬錫控股主辦的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進入第二天。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昨天(9月29日)上午在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舉行的活動上發表長約20分鐘的開場演講時指出,碳排放將成為制約發展越來越大的因素,但這不代表全球增長以及人類的進步將受到阻礙。
他說:「人類未來幾十年能夠取得什麼成就,將取決於當下採取什麼行動。」
王瑞傑指出,冠病疫情為環保行動帶來新的動力,這個勢頭也在重新定義全球經濟,綠色投資的增長速度正在加快。
「環境問責正逐漸成為與盈利能力相提並論的關鍵考量因素,消費者對可持續商業的認識和偏好也有所提高,我們注意到有更多股東倡議撤除對石化燃料的投資,轉向綠色投資。」
他也說,現在很多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時候,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作為優先考慮事項,但人們對變革的承諾並不平均,儘管有許多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發展支付更高的費用,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尚未做好這樣的準備。
王瑞傑指出,一些企業也發現它們很難在維持經濟可行性的同時展開環保轉型,以至於選擇採用「漂綠」(greenwashing)的方式進行宣傳,但這對走向綠色的真正努力是一種破壞。
「漂綠」指的是企業通過不實或誇大的宣傳,試圖營造一個保護環境以及重視永續經營的形象,但實際上並未針對環保展開任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