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坊巴剎與熟食中心裝修兩個月後重新開業
沈氏坊巴剎與熟食中心經過兩個月的裝修後,(7月4日)重新開業。
濕巴剎和熟食中心增添了16個新的吊扇後更加通風,安裝在攤位上方的137颱風扇也都換成新的。
另外,廁所也進行翻新,除了更換防滑、防污以及抗菌的地磚,也更換無接觸式水龍頭,讓廁所更加衛生乾淨。
熟食中心還將安裝額外兩個大風扇,以進一步加強空氣流通,預計將於今年9月完成。
惹蘭勿剎集選區議員文禮佳博士出席了今天早上舉行的開幕典禮。他在受訪時說:「這裡裝修的這段期間剛好就碰上了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這個巧合讓很多攤販都覺得十分幸運。疫情影響小販們的生意,雖然他們獲得租金回扣,但我們還是知道他們有多困難。」
他也指出,翻新之後的小販中心感覺亮了許多,整體的用餐環境因此也會比較好。
為了幫助年長攤販數碼化,文禮佳說,該區的青年網絡在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開始時,向芽籠峇魯熟食中心的年長攤販們伸出援手,嘗試教他們如何使用送餐服務平台,預計近日也會開始幫助沈氏坊熟食中心的年長攤販。「數碼化對年長小販來說確實不容易,但很多年長攤販的思想都是很開放。」
沈氏坊巴剎與熟食中心聯誼會主席翁健初(70歲)受訪時說,巴剎與熟食中心7年前經過大翻新,如今的裝修工程是完善巴剎與熟食中心的一些設施。

也是攤主之一的翁健初說,熟食中心以前有很多鴿子,因此這次的裝修也在屋頂上安了防鳥刺。
售賣海南雞飯的楊慶豐(80歲)說:「裝修後的熟食中心燈光變亮,增添的風扇也讓這裡不會那麼悶熱。」
楊慶豐坦言,自疫情暴發以來,生意下跌了近三成,但因為政府提供的重重補貼,如租金以及聘請工人的回扣,多多少少有幫助。
對於在疫情期間使用送餐品台,楊慶豐說,年長攤販有著很多限制因此難以提供送餐服務。
「我之前有嘗試詢問,但是因為不知道怎使用電郵申請所以最後就不了了之了。其實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攤販經常需要去做身體檢查,那時我和太太就會關門不做生意,所以我們的營業時間不定,很難去做外賣服務。」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莊永利(60歲,裝修業)幾乎每天都會到這家熟食中心用餐,今天也趁熟食中心關閉兩個月後重新開業而前來吃早餐。他說,這兩個月都得光顧附近的咖啡店,如今能夠回到熟食中心用餐,發現變化雖然沒有很大,但是裝修後變得更亮更衛生也是好事。
沈氏坊巴剎與熟食中心一共有144個攤位,其中66個是熟食攤位、55個濕巴剎攤位以及23個雜貨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