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連續七年獲得米其林一星推介,每到午餐時間就會出現長長人龍。(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為了美食,蟻粉願意排隊多久?
如果是獲得米其林評委青睞的美食,是不是排隊一個小時也心甘情願?
米其林在上個月15日公布的《新加坡必比登》(Bib Gourmand)推介名單,旨在表揚價格中等又美味的餐館或攤位,每人一餐價格不能超過45元。
新加坡是繼日本、香港和澳門之後,第四個在亞洲擁有《米其林指南》的地方。自2016年在新加坡推出以來,就被美食家奉為至寶,也是許多饕客關注的權威美食地圖。
不過,得到米其林光環「加持」的一些小販卻被盛名所累,面臨人手不足和顧客埋怨等太久的情況。
位於大巴窯1巷熟食中心的青山菜頭粿就是其中一家。

位於大巴窯1巷熟食中心的青山菜頭粿,入選今年的《新加坡必比登》推介名單。(聯合早報)
71歲的周女士住在大巴窯超過40年,數十年來都是這家小販攤位的常客。然而,她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卻直言,自從攤位獲得米其林青睞後,她就不再光顧了。
「獲獎之前也要排隊才吃得到,但以前最多只須等10到15分鐘,現在的等候時間變長了。你點菜時,他們才通知要等至少30分鐘。你就只能坐在那裡,什麼都做不了。」
食客李先生認為,上榜攤位人氣爆棚,也影響了他的用餐體驗。
「新加坡人都知道美食是值得排隊的,我也不例外。但當我最愛的牛車水砂煲飯上榜後,等候時間從20分鐘變一小時,真的太過分了,氣得我再也不想回去。」 慢工出細活 想吃就要等
有了閃閃發亮的米其林光環,食客的要求肯定更嚴苛。一些堅持慢工出細活的小販也因此壓力倍增,甚至寧願不上榜。
「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今年連續第七年獲得米其林一星,是新加坡目前唯一的「米其林一星小販」。
老闆董再盛為了保持食物水準,堅持只用一個爐灶煮麵,卻被久等的食客投訴。
「煮麵不能快,不然就不好吃了。有些食客嫌我們動作慢,罵說等那麼久,我只能請他們見諒。」

「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老闆董再盛為了保持食物水準,堅持只用一個爐灶煮麵,卻被久等的食客投訴。(新明日報)
對於外國旅客蜂擁而至,董再盛倍感榮幸,但流失本地顧客並非他所樂見。
「多數旅客可能只光顧一次,本地客才是長久的客源。如果因為隊伍太長把他們嚇跑,就得不償失了。」 食物和服務變差 逃不過「食探」法眼
說到米其林(Michelin),相信大家對右邊這位胖嘟嘟的吉祥物「輪胎寶寶」應該不陌生:

胖嘟嘟的「輪胎寶寶」(右)是米其林的吉祥物。(海峽時報)
始於1900年的《米其林指南》正是由法國知名的米其林輪胎製造商Andre及Edouard Michelin出版,目的是讓駕駛者知道哪裡可以添油、換輪胎和休息用餐,方便人們規划行程。
後來餐館資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米其林兄弟就成立了「美食密探團」匿名光顧餐館,根據五項標準打分:
食材品質
料理顯露的個性
廚師對味道及烹調技巧的駕馭能力
是否物有所值
食物水準是否一致
米其林的星級評鑑分為三級,最低為一星,最高為三星。
一星:值得造訪,在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
二星:值得繞遠路去造訪,廚藝非常高明。
三星: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美味令人永誌不忘。
獲得米其林三星,可說是廚藝界的最高榮譽。不過,一旦食物或服務品質變差,就會被降級。
曾四度獲得米其林一星殊榮的「了凡香港油雞飯面」,今年第三度落榜。
有食客反映,它在2016年首次獲封「米其林一星小販」後,味道就逐漸變了。直到去年再度登榜並搬回牛車水熟食中心,才仿佛尋回初心。
「如果你在牛車水遇到陳老闆親自下廚,食物還是很好吃,價格也很公道。其他分店的水準就不達標,價格也太貴。」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老闆陳翰銘坦言對再次落選感到失望。(新明日報)
了凡在新加坡擁有36家分店,業務甚至拓展到中國、杜拜和哈薩克。
老闆陳翰銘坦言對評選結果感到失望,認為「失星」的理由可能是冠病疫情導致生意以打包和外賣為主,影響了食物的新鮮程度。
同樣獲封「米其林一星小販」的「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面」老闆董再盛說,曾有許多人提議他以特許經營模式合作開分店,都被他一一婉拒。
「店開多了,你照顧得到嗎?品質控制得不好,水準遲早會大跌的。創業難,守業更難。這是我爸爸留下來的招牌,做好招牌我就滿足了。」 新加坡美食 新加坡人最清楚
新加坡的小販美食種類繁多,有北方和南方風味的中餐、印度餐、娘惹餐、加入本地口味的西餐等,但今年卻無一入選。
美食指南「食尊」(Makansutra)的作者司徒國輝認為,米其林的推介名單無法準確捕捉新加坡的美食文化精髓,甚至有流於表面之嫌。
「一些人覺得米其林指南是權威,但米其林不是新加坡小販美食的專家。我覺得新加坡人不必太認真看待這個名單。對於本地美食,還是新加坡人自己最清楚。」

美食指南「食尊」作者司徒國輝認為,新加坡人不必太認真看待米其林的推介名單。(海峽時報)
「吃」這件事,本來就眾口難調。
好不好吃,見仁見智。同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對美食的評價也會截然不同。
這裡就讓蟻粉參考參考,今年有哪些平民美食首次上榜。別說紅螞蟻沒提醒你,肚子餓的時候還是別去排隊吧……
1. 亞當路大蝦面(亞當路熟食中心)
2. Bahrakath Mutton Soup(亞當路熟食中心)
3. Selamat Datang Warong Pak Sapari(亞當路熟食中心)
4. 美芝路魚頭米粉(黃埔通道熟食中心)
5. 新加坡炒福建蝦面(黃埔通道熟食中心)
6. 祝記(芽籠峇魯巴剎與熟食中心)
7. 回味辣椒板面(芽籠峇魯巴剎與熟食中心)
8. 鴛鴦莧菜湯(芽籠峇魯巴剎與熟食中心)
9. 嘟嘟熟食(裕廊西第505座巴剎及熟食中心)
10. 興記咖喱雞米粉面(牛車水芳林熟食中心)
11. 記得來海南雞飯(義順忠邦熟食中心)
12. 國成菜館(牛車水恭錫路2/4號)
13. 貴興(紐頓熟食中心)
14. 南星福建炒蝦面(舊機場路熟食中心)
15. No.18炒粿條面(錫安路河畔熟食中心)
16. 順發(橋北巴剎與熟食中心)
17. 泰成魚湯(達曼裕廊熟食中心)
18. 椰子俱樂部(美芝路269號)
19. 永春雲吞麵(紅山景第115座巴剎與熟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