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如果你想要一份美元的保險單,你會選擇新加坡的還是香港的呢?網上搜羅一通各種說法都有,越看越迷糊。讀完此文,想必大家心裡都有底。
先一起來看看新加坡保單和香港兩地的保險業務為什麼值得擁有,他們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特點:
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亞洲的兩大金融中心,有著健全和高度發展的金融服務業,包括保險業務。
穩定的政治環境:這兩個行政區都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政治環境,對保險業的正常運作很關鍵。
高度監管:兩地的保險業都受到嚴格的監管,確保運作透明度和保護消費者利益。
廣泛的保險產品:新加坡和香港都提供各種保險產品,滿足個人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兩地都擁有全球保險行業巨頭,例如英國保誠Prudential、美國友邦AIA,法國安盛AXA等。

高度發達的經濟:兩地均為亞洲主要的經濟體,以高人均GDP著稱,這為保險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Part 2
我們又進而對新加坡與香港保險在地理上、穩定性上、貨幣上和政策上的差異進行多維度比較。
地理位置
香港背靠大陸面向世界,香港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的珠江口,毗鄰南中國海,是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理想港口。由內地去往香港可以選擇高鐵、飛機,非常的方便,比如深圳福田到香港九龍只需要18分鐘,從上海飛香港不到3小時。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亞洲的中心地帶,便於與亞洲的其他金融市場交流,同時又能服務歐美市場。因此,新加坡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極為重要的金融中心。但距離最近的深圳也需要至少4小時的飛行距離。

香港保單購買要求一定要入境香港,憑入境條才能配置。而新加坡不要求一定要前往新加坡,只要你所在地是保險公司認可的就可以投保。
新加坡和香港都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但在後期假如遇到合同糾紛,或其他需要親自前往辦理的情況,香港的地理位置上略勝一丟丟。
政治、法律
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擁有「一國兩制」的較高自治權,但其在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方面需要與中國內地保持一定的協調和聯繫。近年來,香港的政治環境經歷了一些變動和挑戰,但國家的強有力政策和堅實的經濟支持,推動、托底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背靠大樹好乘涼。
也可以說香港是內地資金走向世界的跳板,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上市的數量,占據總數的77%,去年香港保險新單中有近1/3來自內地。

新加坡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擁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更能獨立調控其經濟和保險業的發展。新加坡奉行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傾向於通過國際機構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東協(ASEAN)參與全球事務。這樣的立場幫助新加坡保護其作為一個小國的利益,並在國際舞台上左右逢源。
新加坡追求一種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儘管地處一個地緣政治上複雜多變的區域,它力求與所有國家保持良好關係,避免捲入大國間的政治對立,從而維護其作為一個穩定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形象。
雖然新加坡的經濟高度全球化和對外開放,但也因為自身條件因素,對外部市場和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極高。
所以選擇香港還是新加坡,本質上是選擇你想要「哪種生活方式」。
貨幣政策
香港自1983年起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將港幣匯率固定在約7.8港幣兌換1美元。這種制度的確立是為了在1980年代初的貨幣危機時期恢復對港幣的信心。聯繫匯率制度為香港帶來了很多好處:
匯率穩定性:固定的匯率減少了香港與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匯風險,對於以貿易和金融服務為主的經濟體至關重要。
抗通脹:因為匯率與美元固定,香港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跟隨美國的政策。這通常導致較低的通脹率,由於貨幣政策不能用於刺激經濟,這迫使政府採用其他政策工具如財政措施來調節經濟。
金融中心地位:穩定的匯率增強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
國際信任度增加:聯繫匯率制表明香港具備堅定的貨幣政策紀律,這對於吸引外國投資和保持國際商業和金融運作良好的信任至關重要。
然而,聯繫匯率制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貨幣政策上的限制:香港不能利用貨幣政策來解決本土經濟問題,如經濟過熱或經濟衰退,因為它不能獨立地調整利率或實行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
資本流動的敏感性:在全球金融環境變化或市場情緒波動時,固定匯率可能會受到攻擊。譬如,如果市場預期美元即將大幅走強,可能導致資金從香港市場撤資以尋找安全的價值儲藏手段。
外部衝擊的影響:香港的經濟可能因為美國的利率政策而受到影響,這可能並不完全符合香港的經濟環境和循環。
為了維護聯繫匯率制度,香港已經建立了一個機制,即貨幣當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會通過買賣港幣來維持匯率穩定。此外,香港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這提供了額外的安全墊,可以在資本大量流入或流出時提供支持。
總體來說,聯繫匯率制為香港的經濟穩定和金融市場的信心打下基礎,但同時也意味著在全球經濟動盪時,香港需要其他宏觀經濟工具來應對潛在的經濟壓力。

新加坡採取的是一種獨特的貨幣政策架構,主要通過調節新加坡元的匯率而不是利率來控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管理這一政策,定期設定和調整新加坡元的匯率政策帶(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簡稱NEER)。
匯率為中心:新加坡政府主要通過管理新加坡元的有效匯率而不是短期利率來控制通脹,這反映了國家高度依賴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經濟結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確保匯率保持在合理和可持續的水平上,以維護出口的競爭力和控制進口價格。
通脹控制:MAS通過調整新加坡元匯率的走勢來影響出口和進口價格,進而控制國內通脹。這一政策一直很成功地保持了較低的通脹率,為經濟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靈活性與穩定性結合:通過管理匯率而不是固定匯率,新加坡可以既保持一定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又可以隨著外部經濟狀況調整其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可以通過調整匯率政策帶來應對外部衝擊。
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新加坡通過其匯率中心化政策,避免了與其他國家的貨幣競爭性貶值,這有助於維護其國際信譽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新加坡的經濟確實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和投資,因此對全球經濟狀況特別敏感。然而,這一情況並非由貨幣政策引起,而是由其作為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固有的特性所決定。新加坡的經濟政策和戰略一直在努力應對這種依賴,包括多元化其經濟基礎、加強國內能力和在國際上尋求更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
新加坡採取的貨幣政策框架為其提供了在不同經濟周期中保持穩定性和有力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儘管新加坡的確被全球經濟變化所左右,但是它的政策制定者們卻採取了多種舉措來爭取經濟韌性以及可持續增長。在歷次金融危機中,新加坡政府都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以確保經濟的平穩過渡。
整體而言,香港與新加坡均有良好穩定之政治環境與法律完善之金融環境,這對於顧客之保單能夠有出色之回報是有依據之。此局均分。
Part 3
對比完外部條件,我會回到最根本的「保單」對比上。
香港保單最大的優勢是「多元貨幣保單」,多元貨幣保單就像是能用世界上好幾種錢的錢包。很多人喜歡擁有美金或者別的外幣的保單,因為這樣他們就不用擔心只靠一種貨幣會有什麼風險。比方說,有一天錢貶值了,如果你有美金保單,你的錢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受影響。假如要去國外看病或者讓孩子去國外上學,直接用外幣支付會更方便,不用額外換錢。
香港保單以分紅險為主,分紅險相當於既是保險又是存錢罐。你付的保費中有一部分會用來投資,然後賺來的利潤會以分紅的形式定期發給你。雖然分紅的金額不能保證,但是這種保險通常風險較低,而且長期來看可以存錢並賺一些額外的收入。
分紅險的保證部分的收益通常為1%,非保證部分的收益長期持有預期回報率7%,不失為一種既能保本又能增值的好的投資理財渠道。
而新加坡比較受歡迎,頗具優勢的保險有這些:
定期或者終身保險:這些是幫你在一定時間或者一輩子有保障的保險。如果你是家裡掙錢的那個人,定期保險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到你。終身保險則更適合那些想要把錢留給下一代的人。在新加坡,這些保險的價格比較便宜,而且可以保的錢數也比較多,很靈活,適合很多不同的需要。
萬能險:新加坡還有一種保險叫做指數型萬能壽險,它不僅給你保險,還能讓你的錢跟著世界各地的大公司的股票(就像一個大籃子裡的水果一樣)一起長。這種保險成本低,可以讓你的錢增值的同時風險也不大。
重疾險:如果你患上了一些嚴重的病,新加坡的重疾險可以給你更全面的保障。這裡的保險公司都按一個標準定義了37種嚴重的病,並且通常在等了90天之後就可以用保險了,這對於收入高的人來說保障很不錯。
高端醫療險:對於有錢人或者需要去國外看病的人,新加坡有一種高級保險,它可以讓你在全球的很多醫院直接用保險付錢,還有24小時的國際醫療幫助。
儲蓄分紅型保險:這種保險很安全,風險小,是個保存和增加你錢的好方法。在新加坡,這種保險的收益是按最多4.75%每年的回報率來算的,而且種類很多,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投資型保險:根據你願意承擔多大風險,你可以選擇一種直接把保費用來投資的產品。這類保險雖然自己沒有本金保障,但卻能投資多種不同的資金,為您提供了大量選擇權。
最後,保險像你理財大計劃中的拼圖一樣,能夠幫助你留住金錢、使金錢變多、也能夠在物價上漲中維持價值、甚至日後傳遞給子女。買保險呢,大家最看重的就是那份心安——知道自己有一筆錢是確確實實能拿到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