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本地精深科技領域的發展並加速商業化,新加坡國立大學將撥款2000萬新幣促進研髮結果的轉化,鼓勵科技起步公司探索可商業化的產品。
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3月18日在精深科技創新創業展上宣布推出價值1000萬新幣的精深科技創新與創業獎(Innovation Fellowship and Venture Creation Awards)。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右一)和國大常務副校長陳祖翰教授(左一)一同參觀體驗由科技起步公司Hivebotics研發的全自動清潔人工智慧機器人,來源:聯合早報
精深科技通常是以多學科方式,利用科學知識實現新的突破,創造能改變格局並影響市場的新穎商業解決方案。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出席活動並在致辭時說,精深科技對於解決當今例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醫療管理和能源轉型等全球性體挑戰至關重要。
王瑞傑指出:「精深科技需要大量的深度研究,以及廣泛的開發、測試和驗證,才能形成可行的商業模式......孵化和推廣精深科技需要耐心和毅力。」
科研創業獎勵
新推出的獎項旨在鼓勵國大科研人員,在從事精深科技領域的研究過程中採用創業思維,致力於將研髮結果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和可商業化的產品。
獲獎者將獲得為期兩年的資助和國大企業機構的指導,支持他們專注於對商業化的研究。
王瑞傑指出,全球支持精深科技發展的生態系統,共同點是依託強大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為創新提供科學基礎和人才支持,並獲得明智持久的資金支持。
為推動其商業化發展,需轉變思維,普及創新文化,確保學術界與工業界交流合作暢通。
GRIP計劃升級
為加速創新成果商業化,國大將升級研究創新計劃(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簡稱GRIP)並增撥1000萬新幣至GRIP 2.0。新設GRIP團隊將獲25萬新幣種子基金,是早期團隊資金的2.5倍。
至此,設立於2018年的GRIP計劃已為430多名創始人組建了近160個團隊,並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這些創始人及團隊也已籌集到超過5500萬新幣的外部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