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與台積電部分持股的先鋒國際半導體公司攜手宣布,未來將在新加坡投資78億美元(摺合105億新元)打造一座晶圓晶片製造廠。
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將啟動這座工廠的建設,2027年便可投入生產,這一舉措凸顯了新加坡在科技領域的宏偉目標。

圖源:CNA
據悉,中國台灣的先鋒國際半導體公司將持有合資企業60%的股份,而荷蘭的恩智浦則持有剩餘的40%。
東南亞地區正在承接大量技術和生產轉移
恩智浦的執行長庫爾特·西弗斯在聲明中指出:「恩智浦將持續積極布局,確保我們擁有成本競爭力、供應鏈控制能力以及地理上的靈活性,以支撐我們的長期增長戰略。」東南亞正逐漸成為技術製造業的重要基地,這得益於其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技術人才資源以及臨近亞洲主要消費市場的地理位置。
新的工廠將生產直徑為12英寸的矽晶圓,這比先鋒國際在新加坡現有工廠所生產的8英寸矽晶圓更為先進。全球大部分新建的晶片工廠都採用12英寸晶圓,因為每片這樣的晶圓能夠產出更多的晶片。

圖源:FACEBOOK
這座新工廠生產的晶圓將被用於製造相對成熟的130納米至40納米的晶片,這些晶片雖然在技術上不如台積電在台灣製造的晶片那樣先進,但它們仍將被應用於汽車、工業、消費電子和移動產品中的功率控制等功能。
先鋒國際將為合資企業投資24億美元,而恩智浦將投資16億美元,兩家公司還同意稍後追加投資19億美元,其餘所需資金將由第三方對合資企業的貸款進行補充。
新加坡渴望在東南亞地區脫穎而出
同時,先鋒國際公司將負責運營這座工廠,並可能在新加坡創造超1,500個就業崗位。對新加坡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該國正在應對包括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在內的各種挑戰。
從越南到泰國的東南亞國家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技術投資。鄰國馬來西亞上周也承諾提供超過50億美元的財政支持,以吸引晶片製造商投資該國。
相比之下,新加坡正迅速成為全球晶片製造業的熱點,恩智浦和先鋒國際半導體公司攜手聯合微電子等企業,共同在該國擴大業務版圖。台灣第二大晶片製造商聯電(UMC)也在本土投資50億美元建設新晶圓廠,與此同時,先鋒國際在2019年完成了對GlobalFoundries新加坡工廠的收購,而恩智浦則通過與台積電的戰略合作在新加坡市場站穩了腳跟。

圖源:CNA
此外,GlobalFoundries、Micron Technology和Infineon Technologies等知名晶片製造商也在新加坡積極開展業務。
隨著台積電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和投資策略正被先鋒國際和恩智浦等公司追隨。台積電不僅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和德國新建工廠,還持有先鋒集團約28%的股份,同時,台灣發展基金作為台積電的最大股東,持有其超過6%的股份,並對先鋒集團投資了近17%,這也展現了其在全球晶片製造業的深厚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