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我們乘地鐵(MRT)南北線到NS28站,在濱海南碼頭(Marina South Pier) 坐船去龜嶼(Kusu Island)。現在去新加坡南部島嶼的渡船都從這裡出發。


(在濱海南碼頭集合)
龜嶼位於聖約翰島和拉扎魯斯島(我的《聖約翰島的歷史》)東邊,原來是兩大片礁石。為方便人們進香、旅遊,1970年代填土連接,建成了8.5公頃的島——還是很小啊,如果長500米,寬才170米。

(坐船的通道)

(上船)
90年代我曾經和朋友坐柴油艇以及陪父母坐鄭和號遊船參觀過龜嶼,當時都是從紅燈碼頭出發。最近一次是2021年底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時去過。


(導覽在船上講解) 龜嶼的傳說 從空中俯瞰的話,龜嶼有點像浮伏的海龜。關於龜嶼有多個傳說,其中三個版本的故事如下。

(龜嶼歡迎您)

(長長的碼頭)
兩位漁民(華族和馬來族)在大風浪中翻船遇險,一隻大海龜救起他們並馱到龜嶼。漁民們發現龜嶼形狀像龜,相信是神明派海龜來拯救,便在島上建造了大伯公廟和馬來神殿。


(導覽在解說)

(合影)
另一傳說是某年農曆九月,一隻神龜為了拯救遇到風暴的船員,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島嶼。船員過後返回龜嶼為答謝神明建廟,流傳至今。


(通往大伯公廟的步道)
近兩百年前,一位華人和一位阿拉伯人到龜嶼朝覲。華人在島上生了重病,突然間島上出現一艘載有糧食和水的船,救了兩人。多年後兩人先後葬在島上,成為後來的大伯公廟和馬來聖跡。

(大伯公廟外觀)

(大伯公廟,左側可見當年的碼頭台階)
龜嶼的大伯公廟
從什麼時候開始善男信女在每年農曆9月重陽節來龜嶼進香已不可考。現在大家燒香許願的大伯公廟由一富商建於1923年,兩年前即2023年還舉行了百年慶典。

(廟門口龜雕及祈福牆)

(廟門口祈福樹)
據說八成的信徒是女性,她們來龜嶼進香膜拜神明,祈求賜財、治病、鎮海、嫁好人家、子女平安孝順。原來島上有棵「送子樹」,信徒向天神祈求子女。現在大家就將祈子的香紙掛在廟門口的小樹上。

(大伯公廟)

(廟門口也建有廟堂)
大伯公廟採用傳統的中國式紅磚綠瓦,供奉福德之神大伯公和送子娘娘觀音大士。從碼頭到大伯公廟有橋連接,橋上白色的護欄圍繞著紅磚綠瓦的廟宇,賞心悅目。

(供奉大伯公)

(供奉觀音送子娘娘)
大伯公廟的守護人Mr Seet(應該是謝先生)已經70多歲,可惜我們這次沒見到(油管上有幾年前的採訪視頻)。另外湘靈音樂社一年一度組團前往龜嶼,在大伯公廟演唱歷史悠久的南音。南音有純器樂曲,也奏唱曲,流行於閩南、台灣一帶(臉書上有《悠悠南音情》)。

(廟內香堂)

(廟旁香爐)
馬來神祠拿督公廟
龜嶼的最高點是馬來神祠「拿督公廟」(The Kusu Kramats),人們要攀爬152級階梯才可到達。很多馬來西亞人坐巴士來這裡拜拜。


(拿督公廟山門)


(階梯) 拿督公廟的守護人Mr Ishak是他家族守護的第六代傳人。Mr Ishak為我們介紹不同宗教的信徒在這裡用不同的方式祭拜,有些點香,有些燒香紙,有些只作揖。


(Mr Ishak講述)


(拿督公、天宮香台) 不幸的是2022年一場大火將拿督公廟毀於一旦。Mr Ishak積極爭取捐贈,並親力親為,帶領工人將磚石搬上山頭。現在僅剩屋頂待建了。

(拿督神祠大火,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