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常常能看到油燈、蠟燭之類的裝飾,這便是在準備慶祝我們即將迎來今年的倒數第二個公共節假日——屠妖節。
新加坡人口約545萬人。其中華人占四分之三,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歐洲人及歐亞混血種人等。每年除華人過春節外,還過聖誕節以及印度的「屠妖節」。今年的「屠妖節」在11月10日。

屠妖節(淡米爾語稱為 「Deepavali」,印地語稱 「Diwali」,又譯為 「排燈節」 或 「光明節」)是興都教徒慶祝正義戰勝邪惡的日子,是新加坡一大主要民族文化節慶。
在這一天,新加坡成千上萬戶信奉興都教的家庭,也和全球興都教徒一樣,在家中點起溫暖的黃色油燈,一起向掌管生育和繁榮的吉祥女神拉克希米 (Lakshmi) 等上天神靈禱告祈福,同時互贈禮品,一同分享美食盛宴。
屠妖節由來
在屠妖節起源地的印度,對於其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在南印度人們歡慶光明的守護神克里斯南(Krishna)為他們除掉惡魔之王那拉卡(Naraka)。
在北印度則是出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故事,作為慶祝英雄羅摩神殺死魔王羅波那(Ravana)的節日。
也有人認為這一節日是為了祭拜Mahalakshmi,印度教里掌管光明、運氣和繁榮的女神。
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在這個節日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後來也被看作「內心之光」的慶典,一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

Deepavali
新加坡屠妖節慶典

在新加坡,屠妖節雖不像印度那樣盛大一連慶祝五天,卻也熱鬧非常。屠妖節時,新加坡的小印度的大街小巷、大小廟宇都會升起幡帶、點亮燈火,歡迎神仙與凡人。屆時維達帕提雅卡拉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維拉巴蒂拉卡拉曼興都廟(Sri Vadapathira Kaliamman Temple)、斯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都會舉行壯觀的燈火展出,實龍崗路(Serangoon Road)也將燈火通明,迎接屠妖節的到來。甘貝爾巷(Campbell Lane)將化身歡樂的市集,張燈結彩的店鋪紛紛出售豐富多彩的印度特色物品:精巧的珠寶首飾、傳統服飾、藝術手工藝品等。
屠妖節體驗
身在新加坡,想要體驗屠妖節,當仁不讓的第一選擇自然是橫跨石龍崗路的小印度。
1985年開始,小印度一帶每年在屠妖節前一個月就舉行亮燈儀式,整條實龍崗路瞬間變得七彩繽紛,充滿濃郁的節日氣息。
石龍崗路兩個著名印度寺廟的屠妖節燈光和裝飾相當值得一看。
第一個是Sri Veeramakaliamman神廟,建於1855年,供奉印度教女神「卡利」。其壯觀的塔樓,掛滿鈴鐺的大門,和雕刻了無數印度神像的天花板更是不容錯過。

第二個是Sri Mariamman神廟,也是一年一度舉辦蹈火節 (Theemithi)的寺廟。

欣賞完寺廟之後,在小印度的商店逛一逛,品嘗以麵粉、扁豆粉、芝麻、小茴香等製作油炸製成的印度米餅(Murukku),也可以購買色彩鮮艷的花環或是藍果麗裝飾品。



新加坡學校慶祝屠妖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