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定製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以巴衝突內容 提供合適教材

教育部將為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進一步定製品格與公民教育教材中有關以色列和哈馬斯衝突的內容。當局也會為教導涉及敏感課題和課程內容的教師,提供支援和所需的培訓。
教育部將進一步定製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以巴衝突的內容,為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灌輸相關知識。 較早前,當局在課程中融入以巴衝突內容引起熱議,教育部長陳振聲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作出回應。
教育部將進一步定製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以巴衝突的內容,為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灌輸相關知識。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說,當局將簡化低年級學生的教材,讓他們了解無辜受害者的處境,向他人表達同情,並且在接觸以巴衝突內容時,懂得如何管理情緒。
至於高年級學生,課程內容則會教導他們如何辨別不同來源的信息,當局會根據事態發展更新教材,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國家利益。
部長說,當局也會向學生解釋我國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上採取的原則立場,例如投票表決支持停火協議等。教育部也會確保教材反映多元觀點,避免斷章取義。
除了更新教材,教育部也會舉辦額外的工作坊,讓教師同專家和有經驗的老師針對教學內容展開交流,同時會在適當時候部署人員,從旁協助。
陳振聲說,不少人對在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融入以巴衝突內容提出質疑,認為是否有必要讓學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以及教師是否能有效地教導這類複雜和敏感的課題。
部長表示,一些家長和利益相關者也提出反饋,有的人認為這個課題對於小學五和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理解,也有人質疑課程是否全面涵蓋歷史內容,有的則建議取消這門課。
陳振聲說,當局慎重看待這些反饋,不過學校之所以有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是因為在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社會,要建立國家認同感至關重要也相當困難。我們無法讓孩子遠離世界或阻止外界侵入他們的生活,因此這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全球事態發展,表達個人看法,管理個人情緒,並尊重不同觀點。
陳振聲說,當局從這起事件中吸取經驗,他認為我們不能低估內容被曲解所造成的傷害。部長舉例說,有網民從教育部的教材中選擇性突出某個部分,指當局親以色列,將一方視為施暴者,另一方為受害者,但事實並非如此。
部長指出,一些人也對教育工作者產生不滿情緒,在網上辱罵和流傳教師的照片,當局嚴正看待這起事件。陳振聲說,儘管人們持不同的觀點,但絕不能容許個人攻擊和侮辱種族的行為。教育部將調查任何針對教師的騷擾和恐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