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受資代表Tiktok出席聽證會,與美國國會議員針鋒相對,一夜之間火爆全網。
在長達5個小時的責問和刁難下,周受資用一口標準流利的英文,理性睿智地反擊。其中最出圈的問題可能就是「你們家軟體能連接wifi嗎?」

圖源|網絡視頻截圖
這位擁有華人血統的精英贏得了廣大網友的力挺。而我們深扒周受資的經歷,會發現他的教育經歷和職業履歷,足以用頂級商科生、教育成功的典範來形容這位華裔精英。
求學華中、UCL
鍊金第一步
周受資出生在新加坡的一個中產家庭。他的父親是建築業從業者,母親從事簿記工作,家庭背景並不算非常出眾。
因此周受資能獲得今天的職場地位,完全是自我奮鬥得來的。而他的成功,則要仰仗於一路頂配的商科求學路徑。

(圖源網絡)
從已知的資料顯示,周受資十分「上進」,12歲以高分成績考入新加坡華僑中學,華僑中學是新加坡第一所華文中學,也是新加坡最頂尖的五所中學之一。
華中的教育理念主打雙語雙文化,學生從小就會接受雙語訓練和國際視野的薰陶。語言是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技能,也是基礎的技能。周受資的成功也凸顯了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勝利。

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圖源:官網)
2003年,周受資以上尉軍銜退伍,隨後赴英留學,2006年畢業於倫敦大學UCL經濟系,UCL於1826年創立於英國倫敦 ,屬於英國超級精英大學G5(其它四所為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倫敦政經)之一,最新世界排名在第八位。同年,周受資加入英國高盛集團,擔任投行分析師。

(圖源網絡)
2022年,周受資曾受母校倫敦大學學院(UCL)的邀請,在當年的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視頻連線致畢業賀詞,講述自己在倫敦求學的經歷,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人生經驗。
周受資在演講中說,自己在新加坡這個島國上長大,一直想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在2003年前往英國倫敦UCL上學,向更大的世界邁出第一步。
也正是這段留學英國的經歷,讓周受資順利進入倫敦金融城的創投圈,為此後加盟TikTok埋下伏筆。
我們能從周受資身上
看到什麼?
周受資可以說是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受益者:
小學和中學分別就讀於新加坡南洋小學、新加坡華僑中學。
2001年參軍,2003年,以上尉軍街退伍。
2003年赴英留學,入讀UCL倫敦大學學院經濟系,畢業後入職高盛。
2008年辭職,赴美留學,2010年獲得哈佛商學院MBA學位,期間加入Facebook實習。
2015年任小米公司財務長,後出任核心職位。
2021年,宣布加盟位元組跳動,現任位元組跳動TikTok執行長。

圖源|@雷軍微博
我們都清楚教育的起點至關重要,至此,一大波家長對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產生了極大好奇心。
事實上,中產家庭出身,如今在世界各大知名企業嶄露頭角的新加坡精英不止周受資一人,無論是新加坡的本地學生還是留學生,走相似教育路線的並非只此一例。
1)首先中小學階段接受主流教育,做好紮實的知識儲備;
2)接著進入軍營,進行短暫的軍旅鍛造;
3)本科一般有兩種選擇:
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當地高校就讀,研究生出國深造;
直接前往歐美大學接受本科教育。
經過多年的教育積澱和強大的自律性,他們在畢業之後基本上可以活躍於商界、政界,或者從事比較風光的律師或醫生等職業,成為華人中的「高質量精英」。
新加坡精英教育體制
到底好在哪?
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曾說:「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我們必須讓有天賦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新加坡推行的是精英教育。其理念是:讓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滿足優質學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
1、擁有全球頂尖教育制度
新加坡小學教育的最大優點,是它的學科設置非常合理。在中國,小學階段主課是數學和語文,英語一般是三年級之後開課,但是學的非常簡單。新加坡主課有四門,英文、母語、數學、科學,四門課在日常考試和畢業考試中分量和比重相當。
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D)最新的一輪'國際學生學術評估項目'(PISA)中,新加坡孩子的數學能力位列全球第一。

2、歐美名校留學黃金跳板
新加坡與英國同屬於一個A-level制度,教育環境也差不多,和英國本地學生申請的步驟是相同的,就讀英國名校有優勢。
新加坡是歐美國家留學的理想跳板,學生可以在新加坡完成其中學課程後轉向第三國開始大學生活與學習。
3、母子陪讀政策
新加坡母子陪讀項目對申請學生的年齡有明確限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和溝通,尤其是小學,所以新加坡政府規定陪讀母親在學生在孩子年滿16周歲之前都可以申請陪讀。
但是,年齡超過15周歲的學生,在申請母親的陪讀資格時就會有一定的風險。新加坡留學,按照有關規定,持有陪讀簽證的家長第一年不允許打工。學生進入政府中小學一年後,母親可以合法工作。
4、雙語教學,語言環境良好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雙語教學,但新加坡學生在英文的學習上比國內強很多。在新加坡小學,一年級的單詞量已經超過中國4-5年級的單詞量了。
作為一個雙語教學的國家。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為第二外語教學。中國學生留學新加坡小學可以從小學習英文,為以後留學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我們必須承認優質教育的重要性 ,正如當代女作家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那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而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成就和尊嚴,給你快樂。"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孩子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