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央公積金局發布的年報,30歲以上至35歲會員中,有90人的公積金存款截至去年底已達到至少50萬元,還有10人是20來歲的年輕富翁。(檔案照)
根據中央公積金局發布的年報,30歲以上至35歲會員中,有90人的公積金存款截至去年底已達到至少50萬元,還有10人是20來歲的年輕富翁。
截至去年底,已有近40萬名公積金會員的存款達到至少50萬元,當中100人還不到36歲,他們僅僅憑公積金就已是半個百萬富翁。
根據中央公積金局剛發布的年報,30歲以上至35歲會員中,有90人的公積金存款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達到至少50萬元,甚至有10人是20來歲的年輕富翁。
公積金局向來在年報中列出各年齡層的公積金存款額,但多年來只公布15萬元及以上的會員人數,2019年首次公開擁有至少50萬元會員的人數,那年25歲以上至35歲會員中,已有60人是半個百萬富翁。
這些公積金存款包括用來購屋和非住宅房地產、投資股票以及支付教育費所提出的存款。
擁50萬存款會員 50至55歲年齡層占最多
2020年的年報顯示,39萬4000多人有至少50萬元存款,當中超過32萬是活躍會員。50歲以上至55歲會員占最多,共有9萬2000多人;55歲以上至60歲會員則有7萬3000多人。
年滿55歲會員可提取部分公積金存款,相信這是55歲以上會員存額減少的原因。
得知有人年紀輕輕就通過公積金儲蓄成為半個百萬富翁,多名在網上分享理財投資心得的人都不感到驚訝。
推動在65歲時累積100萬元公積金存款的理財愛好者羅清全(49歲)相信,應該是有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填補公積金戶頭,把握利滾利的好處,才造就這些年輕富翁。
他和妻子30歲左右把特別戶頭和保健儲蓄戶頭共填補至13萬元,加上這些年持續工作繳交公積金和謹慎使用存款,他們在45歲時公積金存款相加已達到100萬元。他還預計個人的公積金存款可在50歲之前達到100萬元,這還不包括買房用掉的存款。
鄭傑仁(33歲,生物製藥技術員)認為,工資在中位數以上的人,若積極填補公積金,甚至把普通戶頭存款轉入特別戶頭,單靠公積金有可能在35歲時累積50萬元。他就曾把普通戶頭存款轉入特別戶頭,也用現金填補特別戶頭。不過,他現在比較被動,基本上靠工作收入每月繳交公積金,以及利用公積金存款投資。截至去年底,他的戶頭存額已超過26萬元,目前尚未買房。
新加坡2020年全職受僱居民的工資中位數,在計算了僱主公積金後是4534元。55歲以下的雇員每個月得繳交37%的公積金,每年的繳交額頂限是3萬7000多元,這個頂限不包括自願填補。
關注千禧一代課題的博客彭嘉琳(30歲)說,她這一代人正面對充滿挑戰的環境,不少人的工資跟不上上漲的生活成本和房價,也要在養孩子和年邁父母,以及為退休儲蓄之間取得平衡。
鄭傑仁認為,社交媒體放大追求理想住房和享受舒適生活的目標,也在同齡人之間造成壓力。「你一旦選擇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房子,沒注意動用公積金普通戶頭存款的情況,很容易就會花光的。」
SteadyCompounding.com作者蔡鵬光(30歲)認為,千禧一代應專注在善用和投資公積金儲蓄,因為人生跑道還長。「雖然股市波動很大,但長遠來看,這是增加公積金儲蓄的更好方法。對於沒時間學習如何投資的千禧一代來說,有很多機器人顧問可以協助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
記者:蘇文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