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新加坡衛塞節,新加坡的小夥伴們將放假一天~~
我們常說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和文化匯聚的一個國家,這些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傳統和習俗,又融合了一些新加坡的特色,形成了新加坡獨有的慶祝方式。
由於這種特殊的文化交融形式,新加坡有著非常多的節日和慶祝活動,在眾多節日中,衛塞節對於新加坡的佛教信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而新加坡也將這一天設立成公共假日,方便大家慶祝狂歡。

何為「衛塞節」?
「衛塞節」是斯里蘭卡僧伽羅語,巴利文的譯音,意思是月圓日,就是紀念佛陀的日子。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尼泊爾藍毗尼。
衛塞節即佛誕日,又稱浴佛節。是佛陀出生、成道覺悟、逝世的一天。新加坡通常在農曆四月十五日,即農曆的第4個月的第15天舉行慶祝。

如何慶祝「衛塞節」?

擺放貢品
在衛塞節,寺廟會被旗幟和鮮花裝滿。虔誠的佛教徒和許多信仰的觀察者在黎明前都會聚集在他們的寺廟,藏紅花的僧人會誦經,隨之佛教國旗升起,人們唱讚美詩來慶祝佛,法和他的門徒。
信徒會帶鮮花,蠟燭和香來供應,放置在佛像的腳下。這些獻祭表明,信徒們接受生命就像祭物,會受到腐朽和毀滅。

行善
佛教徒相信在衛塞節執行良好行為將會倍增功德,並且往往佛教青年會在醫院組織捐血活動,其他佛教徒也會執行慷慨行為,包括釋放籠中的鳥類和動物,捐獻物品給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以及為慈善事業做貢獻。這些慷慨行為也被稱為達納。

燭光遊行
節日的慶祝活動將通過街道的燭光遊行結束。在新加坡的大乘佛教寺廟,如《Phor Kark》,會在衛塞節實踐「三步,一叩」的儀式。信徒會以雙膝代步,在每個第三步鞠躬,以祈禱世界和平,為個人祈福和懺悔。
慶祝地點

蓮山雙林寺
遵行和紀念這一神聖節日的其中一個最佳之地,便是雄壯的蓮山雙林寺,其字面含義為蓮花山上的兩座樹林。從 1902 年至 1908 年經歷六年方才建成的蓮山雙林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亞洲第二大寺院。佛牙寺也會舉行各種儀式和活動來紀念衛塞節。佛牙寺是一座位於牛車水中心的四層佛教寺院,其建築靈感來自佛教曼陀羅的和諧結合以及唐代佛教建築藝術。

錫蘭寺廟
如果你的佛教宗派是小乘佛教,可以去位於芽籠的緬甸玉佛寺和位於聖邁克路(St Michael's Road)的錫蘭寺廟(Sri Lankaramaya Temple)慶祝。錫蘭寺是一個美麗的佛教寺廟,位於小印度的心臟地帶。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建於1870年代。
這裡將會舉行用牛奶煮一鍋米飯的儀式,以紀念佛祖悟道前的最後一餐,此後他經過了長時間的齋戒後才悟道成功。

普覺禪寺
光明山普覺禪寺(KMSPKS)創立於1921年,以積極弘揚、學習和實踐佛法為使命,今為東南亞最大的禪寺及新加坡最大的寺院。
如果你的佛教宗派是大乘佛教,可以去參加位於光明山路的普覺禪寺會在衛塞節舉行「三步一拜」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中,信徒們每跪行三步就叩首一次,祈求世界和平、表達個人祝福和懺悔。這個艱苦的跪行祈禱儀式歷時兩小時,實際上在 24 個小時之前就已開始,因為很多人要預定一個跪行的位置,而且有時只攜帶一小包紙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