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和法國機構合作,
成立電子垃圾研究中心!

南洋理工大學與法國研究機構合作,成立新加坡首個電子垃圾再循環實驗中心。新中心將以更節能的方式,助新加坡進一步邁向零廢棄願景。
三方支持
與南大合作的是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 Alternative Energies and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稱CEA)。
新研究中心名為「南大-CEA循環經濟研究中心」(NTU Singapore-CEA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Circular Economy)。
項目獲得國家環境局支持,三方共將投入2000萬元。
新中心就位於南大校園裡。它將著重於研究如何從鋰離子電、 矽制太陽能板、印製電路板中取回和再循環有用的材料, 以及去除電子垃圾中塑料成分的毒素。

印製電路板中含有多種金屬,包括珍貴的稀有金屬。新加坡每年產生數千噸這類電子垃圾,如果成功萃取,這些金屬市值約為4300萬元。實驗中心的新研究項目將能更有效和低成本地回收金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院長顏清宇教授說:
「通過X光能夠分辨出電路板中各個金屬成分的含量,然後把它們有效地分離。我們希望可以減少最高到30%的成本,希望工業公司在五到六年的時間裡把我們的技術投入使用。」
這台機器可以粉碎廢棄的鋰電池。研究人員再利用化學溶液冶鍊金屬成分,提取的金屬粉末可被再利用,做成新的鋰電池。這樣提取鋰元素的有效率,是直接採礦的九倍。
南大CEA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哈威表示:
「電子垃圾有很多種,這些廢品中的材料使用也很多樣化,我們的挑戰是做到以經濟和環保的方法,將有用的成分提取出來重新利用。」
此外,實驗中心也專注於矽制太陽能板的再利用,以及去除電子廢品中塑料物質的有害元素。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表示:
「我們在研發領域投資,並與業界和研究機構緊密合作突破技術難關,研發領域強化了我們的企業,為它們創造新機遇,也為國人創造高端工作。」
有四家企業已經同中心簽署意向協議,展開進一步研究。
新加坡與環保!
新加坡向來注重規章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利用效率,將節能與環保聯繫起來,很早就收到了積極效果。
面對種種危機日益嚴峻,新加坡政府正謹慎研究對新加坡的影響,並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長期建議,確保做好準備。

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家能源效率委員會,出台了許多制度和法規:
如規範建築業的建築綠標制度、智能辦公室計劃,涉及製造業的能源監審計劃,適用於家用電器的耗能標籤計劃,以及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油耗標籤計劃等。
一座「垃圾島」的重生!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Semakau Landfill)坐落在實馬高島(Semakau Island),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約8公里的地方。
當聽到這個地方的俗稱「垃圾場」的時候,在你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這樣的場景——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垃圾成堆、機器轟鳴...
NO!這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相反,這裡看不到垃圾、聞不到異味、島上植被豐茂、海岸線一望無盡,碧海晴空綿延萬里!
實際上實馬高島是這樣的,風光綺麗,一碧萬頃:

實馬高島全景圖 圖片來自於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
新加坡並不是全球第一個用填海這種方式來處理垃圾的國家。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紐約的史坦頓島正式關閉,並逐漸改造為公園,預計將在2035年完成改造。
而我們的鄰居日本也把不可燃燒的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進行填海造陸。東京一個名叫台場的娛樂區,其一半的「土地」都是通過垃圾填海造出來的。
而新加坡的這個岸外垃圾埋置場與傳統的垃圾填海造地還有些不同,在實馬高島上,新加坡人一邊在填埋垃圾,一邊仍不忘記進行生態還原。
在填滿垃圾的區域鋪上新土,種植樹木、草皮或一些可以存活的蔬果,等島嶼徹底填滿,這裡將成為一座山丘起伏的自然小島,而不是一個廢棄的小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島內種植了大片的紅樹林,並在在垃圾填埋區的沿線每隔一二百米,設置一個深達30米的水質觀測井,用以檢測水質和生物生存環境。

公園裡的小螃蟹 圖片來源:smart local
為了向人們展示實馬島的建設成果,實馬高島在工作日都會接待想要參觀訪問的遊客,為他們展示這裡的建造設施和生態環境。前來「垃圾島」參觀的遊客大多是與環保相關的科研組織、生態學家或學生。
當然也有例外,2007 年的時候,一對年輕的夫婦選擇在這裡拍攝婚紗照,記錄下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以色列網紅Nuseir Yassin上傳的一則關於新加坡如何使用環保方式處理固體垃圾的視頻,在臉書上走紅,短短一個月時間,點擊量飆升到超過4000萬。
Nuseir Yassin的視頻在臉書上大火之後,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和外國人關注到了這座「遺世獨立」的特殊島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