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4日訊)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在多國爆發,不少民眾使用含酒精的搓手液來消滅病毒。網上流傳一則搓手液擦手後接觸明火導致燒傷的消息,專家提醒,使用含酒精的搓手液後,要等酒精完全揮發才會起效,否則的確會有火災隱患。
在WhatsApp群組裡流傳的簡訊稱,一名女子在使用含酒精的搓手液(hand sanitizer)擦手臂後到廚房做飯,打開火爐後引燃手臂上的酒精導致灼傷,因此提醒民眾當心。另外,還流傳一張女子一雙手臂被燒得皮開肉綻的照片。

網上流傳一則搓手液擦手後接觸明火導致燒傷的照片。(圖:iStock, 網絡照片)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表示,在無法立即洗手的情況下,消毒液和搓手液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效果,裡面的酒精可以滲入手上的紋路和縫隙,讓雙手很快恢復乾爽,從而消滅病毒。
醫學美容診所負責人譚德泉告訴8視界新聞,如果手臂上的含酒精搓手液沒有完全蒸發,的確有可能會起火。
譚德泉說:「搓手液可能含酒精,也有可能不含。使用後,應該確保手部完全乾燥,才會起效。如果人在家裡或在廚房,沒有必要使用搓手液,用肥皂洗手更有效,也更安全。」
他還表示,照片中手臂看起來像大面積的三級燒傷,需要由燒燙傷專科醫生進行處理。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藥學部主任蔡本志表示,起到消毒作用的消毒劑中的酒精濃度為75%,燃點很低,因此民眾在使用時需要額外當心。
疫情期間,隨著「病毒怕酒精」登上熱搜,很多地方醫用酒精一度被哄搶脫銷,「酒精消毒後烤電暖氣全身著火」的新聞也在微博刷屏。與此同時,各種各樣使用酒精消毒的方法也在網上廣為流傳。
蔡本志提醒民眾不可直接噴灑消毒劑到身上或物體表面,而是要以擦拭的方式使用消毒劑,也不要同時使用手機和各種電器的開關,更不要接觸明火。
民防部隊緊急應對手冊指出,一旦發生燒傷和燙傷,要用冷水沖洗受傷部位或將受傷部位浸在冷水中至少10分鐘,以達到降溫效果。在傷部腫起之前小心去除該部位的束縛物,如手鐲、 戒指、手錶或衣物。然後用敷料覆蓋燒傷或燙傷部位。若傷勢不嚴重,可自行求醫 ,否則致電救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