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最後,再補充幾點關鍵信息:
1.新馬分家後,英國承認了新加坡的合法地位,在新加坡的基地要關閉,李光耀懇請保留基地和駐軍,繼續保衛新加坡。英軍於是又多駐紮了三年。
2.鞭刑是英殖民時期的酷刑,但新加坡政府至今保留,認為這是一種有力的懲戒方式,屁股上有鞭痕的公民是不能成為政府官員的,類似一種肉體徵信系統。

鞭刑
3.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雨量巨大。但因為國土面積太小,沒有大的江河湖泊,無法蓄水,只能眼看著雨水流入海洋,人均水資源全球倒數第二。直到今天,雖然新加坡斥巨資發展海水淡化技術,但依然每年要向馬來西亞進口大量淡水,好在1962年與馬來西亞簽訂的淡水購買合同,合約期是99年。馬來西亞後來也多次要求隨行就市,進行漲價。
4.英國國力逐漸衰落後,基本撤出在東南亞的勢力,被美國取而代之。獨立初期的製造業發展,後來的港口業和金融業的興盛,乃至於成為亞洲四小龍,主要得益於美國的投資,美國也樂於扶持這個扼守馬六甲海峽要道的小弟,雙方一拍即合。現在的新加坡與美國簽訂了安保協議,美軍在新加坡擁有軍事基地。
5.得益於李光耀和鄧小平的互相信任,新加坡成為已開發國家後,對中國實行過不少幫扶政策。如中國的住房公積金政策是學習的新加坡;1994中新兩國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中國電影金雞獎將蘇州工業園中的金雞湖設為永久頒獎基地;我國中組部定期選派幹部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進行學習。

鄧小平和李光耀
6.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李光耀長子)得益於新加坡的高薪養廉政策,年薪161萬美元,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首腦中排名第一。第二是中國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64萬美元。
7.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馬六甲海峽占世界海運四分之一份額,而中國是馬六甲海峽第一大使用國。近年來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開發馬六甲海峽皇京港,建成後規模將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
END
本文作者:小馬,血鑽故事研究員,重點研究方向:大中華地區、非洲。
部分參考書目:
1.李光耀 著,《風雨獨立路》
2.李克,郭江妮 著,《一生家國:李光耀傳奇》,台海出版社
3.李光耀,《李光耀談治國》,上海譯文出版社
4.凌翔 著,《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