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2012WAF景觀年度大獎/2016ASLA通用設計類榮譽獎
碧山公園屬於公園景觀修復和城市河道復興項目。新加坡降雨量豐富,但由於土地面積匱乏,用來收集和儲存雨水的土地非常有限,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的乾旱、洪澇和水污染問題,因此新加坡水利局建造了包括碧山公園旁加冷河渠道在內的多條溝渠和排水溝以減輕水旱災害。而硬質的混凝土水渠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此次改造設計師將原來長達2.7公里的混凝土溝渠改造成一條長3公里的天然河流,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術(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術的組合)來鞏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蝕。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增加了 30%,改造後的河流駁岸與草地形成一體,當暴雨來臨緊挨公園的陸地可兼做輸送通道,將水排到下游。改造後的水體也成為雨水收集系統的一部分,用作飲用水來源。同時還能為社區提供充滿活力的濱水休閒空間。這是一個集功能、生態等多層次的整體修復設計,意圖在滿足功能需求和可持續發展中尋求平衡。
//左右滑動觀看//

自然潔凈過程示意圖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 (NTU) The Hive
/基於可持續生態理念的校園建築設計/
建築:Thomas Heatherwick
與傳統的教育建築不同,這組建築通過走廊連接起像盒子一樣的教室,校方要求的更適合現代化學習方式的設計。設計呈現為一個交織著社交和學習功能空間的建築,創造出一種動態的環境,有助於非正式的以及偶然的學生與教授間的交流與互動。十二個塔樓,逐漸向底部收攏,非常明確有序的環繞在中部巨大的中庭空間,提供了五十六個沒有拐角以及前後之分的教室,靈活的體量形式使得教授可以更容易接近學生,並促進個體之間更緊密的合作。




海軍部老年社區 | Kampung Admiralty
/適老型綠色社區設計 /
建築:WOHA
Kampung Admiralty綜合社區大樓是集社區、醫療、老人社區、小型公寓、社區公園為一體的綜合建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其社區公園,社區公園採用梯田布局最終形成垂直綠化景觀,為104套公寓提供休閒的去處。它還利植物控制室內溫度,並形成一套屏障隔絕火車鐵軌帶來的噪音。
//左右滑動觀看//
新加坡濱海堤壩 | Marina Barrage
/洪澇適應性濱海堤壩景觀設計/
景觀:Tierra Design
新加坡濱海堤壩是影響新加坡淡水數十年安全的偉大工程,將水資源收集於濱海內灣,和保證濱海內灣免受洪澇的保障(調節海水水位和濱海內灣的水位)。大壩建築的屋頂是可上人的大草坪,無數新加坡人會在周末或其它閒暇之時,到這裡來野餐,放風箏和做運動等。
除此之外,這個集防洪,凈化水和娛樂與一身的建築,還曾因為它出色的設計而在2009年獲得「華盛頓AAEE年度午宴頒獎最高榮譽」,並且還斬獲其他大小獎項不計其數。
//左右滑動觀看//
05
總結與啟示
綠色城市空間的發展向人們展示了可持續再生的自然系統,創造了與原始生態結構相似的城市生態系統,並且達到了很好的生物多樣性。亞洲許多其他城市開始學習新加坡景觀的做法,並使得它們的城市景觀以更自然的方式被設計展示出來。而在借鑑時需要面對和解決問題是如何讓氣候條件不同的城市在應用同樣的原則,通過評估和量化生物多樣性、能源、水等方面的益處, 最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