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數字不斷攀升,生計受到威脅,產業受到重創,全球數百萬人因為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而陷入空前絕境。
航空業毫無疑問是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世界各國政府實施旅行禁令和限制措施之後,整個航空業瀕臨崩潰。
教授簡介

Nitin PANGARKAR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
MBA及NUS-HEC MBA雙學位課程學術主任
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教研領域:戰略夥伴、新興經濟體企業國際化戰略、高效企業
十多年前,我曾與人合著了一本關於新加坡航空的書,書里提到,「管理不可控因素」是航空公司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
換句話說,航空公司必須有能力應對諸如戰爭或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因此他們必須擁有大量閒置的資源(如現金),以保障自身能夠抵禦不良事件的衝擊。
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想像目前航空業所面臨的局面。
行業模範生
新加坡航空在成立的前四十年,一直表現出色,堪稱業界模範。1972年到2011年間,新航只有一年虧損,而普通的航空公司平均每三年虧損一次,許多航空公司的虧損頻率甚至更高。
儘管自2011年以來,新航的財務表現一直不佳,但仍能夠保持盈利。
然而,今年不一樣了。
新冠病毒疫情及其負面影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航的運力削減了96%,幾乎所有機隊都已停飛。
正如Ven Sreenivasan近期為《海峽時報》撰文所分析的,新航的大部分成本是固定的,即使沒有航班運營,其現金狀況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會不利於現有股東的利益,新航已經宣布計劃鞏固資本。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新加坡政府也在減少或延期收費,並在薪資補貼等方面提供支持。

疫情衝擊之下,即便是像新航這樣,一向以優秀的盈利和自給自足能力為傲的公司也變得脆弱。
假如類似的危機在未來重演,新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關鍵策略防範於未然。
1 保持強勁的資產負債表
彭博社專欄作家David Fickling在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如果沒有政府或大股東等提供財務支持,即便是一家資產負債狀況良好的航空公司,也很難在新冠疫情危機中生存下來。
儘管任何航空公司都很難持有數十億美元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但對於一家未來可能面臨諸多危機和其他不景氣的航空公司而言,相較於寄希望於支持者的善意,保證足夠的現金儲備和強勁的資產負債表,無疑是一種更加穩健和審慎的策略。
過去,新航幾乎沒有債務,但今時不同往日——它發行了4隻總計13億新元的債券,其中一隻將於明年到期。
儘管如此,像新航這樣的高端航空公司卻選擇在一些不必要的機隊更新計劃上大肆揮霍。
2 收入來源地域基礎多樣化
儘管新冠病毒已在世界各地蔓延,但其強度因地理位置而異,許多國家仍然允許部分航班飛行。
過去,新航的許多其他危機往往集中在地理位置上。由於其單一樞紐戰略,每當新加坡受到影響,新航也難免遭受衝擊。儘管新航試圖在印度建設Vistara合資航空公司,但這個項目仍在推進中。
圍繞這家合資企業的不確定性短期內不會消失。該企業面臨著嚴厲的監管和不斷變化的政策,其中包括印度推遲批准國際航班運行。
從中長期來看,尋找在新加坡以外設立基地的機會,可能對新航有利。
儘管過去通過收購維珍航空和紐西蘭航空的股份來建立基地的嘗試收效甚微,但今後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機會。如果航空業在與新冠危機作鬥爭後進行整合,這種機會也可能更具吸引力。
3 降低對高端旅客的依賴
高端旅客是大多數高端航空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事實上,諸如機隊更新和新客戶便利等策略,主要就是為了贏得這些乘客的忠誠度。
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會改變高端旅客的出行習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因公出差,在被迫使用視頻會議後,許多商務旅行人士會發現科技已經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目的。

我相信,這將導致高端旅客數量持續下降,或者至少會導致這些乘客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放緩。
航空公司將不得不適應新常態:高端旅客比例下降,而對價格敏感的休閒旅客比例上升,它們必須採取更經濟有效的戰略,才能在新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4 放緩機隊更新速度
儘管新航機隊的平均機齡已從十多年前的約5.5年上升至當今的7.5年,但新航仍在與其他領先的航空公司競爭,力爭成為最年輕的機隊。
但從長遠來看,新航應該考慮放緩其機隊更新速度。
雖然新型飛機節省燃料,需要較低的維護費,並有助於營造辨識度,但它們也給資產負債表增加了大量固定成本,尤其最新機型往往價格昂貴。
債務融資還會產生額外的利息支出。在經濟低迷時期,這就像套在航空公司脖子上的沉重負擔。
儘管快速更新機隊帶來的增量效益(扣除成本後)正變得越來越有限,但新航仍在向前推進。事實上,新航打算將淡馬錫和其它股東支持的資金中很大一部分用於機隊更新。
除了償付能力面臨的暫時性挑戰,新冠危機還將從根本上改變航空業的經濟狀況。
新加坡航空必須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而不僅僅是重複過去的做法。新航需要重新思考其戰略,並嘗試一些創新方法,才有望在未來50年繼續取得成功。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Channel News Asia,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Bitter truths for Singapore Airlines about this aviation industry crash
作者:Nitin Pangarkar,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副教授
翻譯:陳思敏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