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生活中,想取得好成績不是有了興趣就能學好的,有些孩子成績無法提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找對學習方法。
新加坡教育的一大原則就是因材施教,關於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原則,看看新加坡老師怎麼說。

學習的好習慣
1.加強記憶
在讀完一頁後,就移開視線去回憶其主要意思,當你還沒有首先通過回憶記住大意時,儘量不標記或少標記。
當你在去教室的路上走著或者在其它房間學習的時候儘量回憶那些意思。有回憶的能力,並從中形成新的想法,是有好的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指標。
2.重複練習
做好總結能讓你在理解一個問題的答案後,可以一下子把結果記在腦子裡。
當你解決完一個問題後,再重演一下它,確保你可以完全地解決它,包括每個步驟。把它當成一首歌反覆的在你腦海中演奏,直到這個信息融入到你腦子裡。

3.分散學習
每天把一科的學習稍稍分散一下,就像運動員一樣。你的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每次在某一科目上承受的量是有限的。
4.多種解題方式
不要在同一學期內用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太久,把不同方法混在一起來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這種方法教你什麼時候怎樣使用技巧。書上通常不會這麼寫,你需要按自己的方法做。
每次作業和考試之後回顧下你自己的錯誤,確認你知道自己為什麼犯這樣的錯誤,然後重新做一遍答案。為了學習更有效率,把問題寫在一張速記卡片上,把答案寫在另一張卡片上。
5.適當休息
在數學或者科學課程里遇到不會做的問題或者是理解不了的概念時第一眼看不懂是很正常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每天學習一小會兒比坐那一學一整天效率高很多。
當你遇到一個很難的數學題或者科學題時,可以休息一下,這樣你腦子中的其它思維就會接著工作了。

6.簡化概念
當你面對一個不太好懂的概念的時候,可以想一下,我能夠用什麼樣的解釋才能讓10歲的小孩理解它呢?類比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比如說電的流動就像水的流動,不要僅僅去想你的解釋,把它說出來或者寫下來。說和寫能讓你把所學的知識記得更牢。
7.集中注意力
關掉你手機和電腦上所有擾人的聲音,打開一個計時器,計時二十五分鐘。在這二十五分鐘里儘可能專心勤奮學習。
時間結束後,給你自己個小小的有趣的獎勵,一天中有幾個這樣的學習時段真的能促進你的學習。
8.心理反差
想像一下你來自哪裡,把你在學習的時候和你夢想到達的地方對比一下,在你學習的地方貼張圖片或者貼點字提醒你這個夢。當你覺得動力不足的時候就看看它,這種努力會對你很有幫助。

學習的壞習慣

1.被動的閱讀
被動的坐著,眼睛一直瀏覽一頁紙。除非你能證明這些內容能進入你的大腦,不看這張紙的時候能回憶起主要意思,否則的話重複閱讀只是浪費時間。
2.無用的標記
在書上做標記能產生你在記憶的錯覺,你真正做的只是手在動而已。偶爾做點標記是可以的,它在劃重點時,有時很有用。但是如果你把標記作為一種記憶工具的話,最好先確認你做的標記都能記住。

3.學習不專注
和朋友們一起檢查答案,互相考考知識點能夠使學習變得更有趣,能發現知識漏洞,促進學習。但是如果你的學習小組在沒完成學習任務之前就去玩的話,就是在浪費時間,你應該再找另一個學習小組。
4.做題前不看課本
你想在學會游泳之前就潛到水底嗎?課本就是你的游泳教練,它能指導你做題。
如果你不屑於看課本的話,你會覺得手足無措和浪費更多的時間。在你看課本之前,快速看一眼整個章節的內容會讓你了解大概要學什麼。
5.不願詢問老師
教師們都習慣好多同學過來問問題,他們覺得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同學們解決問題。我們擔心的是那些不來問問題的學生,不要成為不問問題的學生。

6.睡眠不足
當你睡覺時大腦會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拼接在一起,它還在重複聯繫著你睡前記的東西。長時間的疲勞會導致你不能正常的思考,如果考前不睡個好覺,你做的事都將不會順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