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政的郵政兼新加坡業務行政總裁馮行偉透露,公司對智能信箱原型進行調整和升級後,
下來幾個月內將率先在西部地區的幾座組屋展開試驗,過後會陸續擴大至其他地區試行。
能自動根據住家單位分類郵件,以及可同時放置普通郵件及包裹等的智能信箱,今年內將在我國西部地區試行,若試驗順利未來有望取代傳統信箱。

(圖片來源網絡)
新郵政去年首次展出智能信箱的原型,該原型會在居民有郵件時發出手機通知,並能同時領取普通信件及較大型包裹。
居民到信箱領取郵件時,只需掃描手機QR碼或相關證件等,智能信箱會像自動販賣機,把郵件「吐出」。
郵差也無需根據同一座組屋的住家單位分類郵件,而是直接把郵件放入信箱,由智能系統自動分類。
馮行偉透露,公司對智能信箱原型進行調整和升級後,下來幾個月內將率先在西部地區的幾座組屋展開試驗,過後會陸續擴大至其他地區試行。詳情日後公布。

(圖片來源網絡)
他說,新郵政將分階段推行智能信箱計劃,首先展開的試驗將展示智能信箱的科技和可靠性,並讓公眾試用不同方式領取郵件,從而獲取反饋改進信箱。
馮行偉上任後便著手改善新郵政的服務素質,今年初已順利達到當局規定的服務標準。
儘管如此,他每隔兩三個月仍會親自參與郵差、快遞員和郵局等工作,以更好地了解員工的工作量和問題。
他說:「把郵件送到信箱只須六秒鐘,但要送到住家門口卻須六分鐘……隨著電子商務包裹不斷增加,若全都須派送上門,單靠聘請更多郵差是不可持續的。」
因此他認為,通過重新設計信箱等基礎設施和流程,將可更有效率地派送各種郵件,同時也滿足公眾需求和確保郵件安全。

(圖片來源網絡)
馮行偉指出,自病毒阻斷措施以來,更多人在網上購物,新郵政派送的電子商務包裹也因此激增五成,已超過一般年底高峰期的包裹數量。
與此同時,普通信件的數量在這段期間則進一步下降。
新郵政今年5月通過郵政、Speedpost速遞服務和自助包裹站(POPStation)等,處理的電子商務包裹共達300萬件,去年同期則處理198萬件包裹。
馮行偉說,新郵政去年實行把小包裹派送至信箱的追蹤服務,約四分之三的包裹可裝進信箱,
加上疫情期間公眾更願意接受免觸式派送服務,更多郵件可無需上門派送,有助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