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屆大選迫在眉睫,社交媒體預計將出現大量試圖左右人們投票傾向的「洗腦」。
面簿星期四(9月26日)宣布收緊在本地的政治廣告規則,接下來除了為在面簿和Instagram(IG)發布廣告的個人或機構「驗明正身」,也會為「洗腦文」貼上標籤,方便大家進行判斷。
這裡教大家三招,確保在「洗腦文」的槍林彈雨中,大家還能保持清醒,做出明智的選擇。
1、內容是誰提供的?
面簿內容來自個人或機構,大家瀏覽的內容,除了面簿根據個人使用習慣推薦之外,也有一些是廣告貼文。
要辨認哪些是廣告並不難,面簿廣告都會出現英文「Sponsored」或者華文「贊助內容」的字樣,一些廣告也會顯示是誰支付了廣告費:

是不是廣告,只要看發帖人名字下面一行就知道了。
面簿頁面也設有「主頁信息公示」 (Page Transparency):

在面簿頁面上點開「主頁信息公示」就能進一步了解頁面的信息。(面簿截圖)
點擊進去就能看到頁面創建日期、管理員常住在哪些國家或地區等信息:

「管理主頁的用戶」欄目會顯示管理員常駐國家和地區。
同一個頁面右下角則有個「廣告資料庫」的連結,點擊進去之後能夠看到該頁面曾經投放過的所有廣告。選舉、政治或社會議題所有廣告數據,將在資料庫中保留七年:

新設的「廣告資料庫」能讓人們了解該面簿頁面投放的廣告相關信息。
2、面簿如何收緊政治廣告規則?
面簿出台的規定包括:
禁止從境外刊登與選舉、政治或社會議題有關的廣告
買廣告者需要提供身份證或者護照,並證實自己在境內
整個授權過程介於48小時至幾個星期。

3、有沒有漏網之魚?
如果遇到以下情況,大家還是得小心是不是「洗腦文」:
即時通訊軟體比如WhatsApp和Telegram上流傳的訊息是無法驗證的
暗地裡資助投放廣告的境外人士,只要找到本地人當「擋箭牌」,還是能通過面簿的驗證
面簿的規定只限「推廣」(Boost)的貼文,沒有購買這項服務只憑好友圈轉載的文章,無需滿足面簿驗證身份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