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新加坡巴剎面面觀

2020年02月25日   •   2萬次閱讀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令大家高度關注。由於最初的病源體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令人們對食用野味以及野生動物交易感到不安。新加坡最近也對疫情發出橙色警示。如何防範,如何控制?或許我們也應該檢視每一個可能的場所與環節。

比如新加坡的巴剎,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聚集地,它扮演著多重角色:食品批發,銷零售和飲食場所的角色,也是市民聚集交往的場所。哪裡的環境衛生如何?會不會有動物或野生動物的交易?

為此,我對位於市區中心的中峇魯周圍的兩個巴剎進行了探訪:一,中岜魯市場(Toing Bahru Market)二,115紅山景市場和熟食中心(115 Bukit Merah View & Hawker Center)

首先,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巴剎,它與中國的菜市場有什麼不同?

巴剎一詞來自馬來語,原來的拼法是pasar,意思是市場、集市。有學者考證,「pasar」這個詞源自波斯語。新加坡人見面打招呼常說:「我要到巴剎買菜。」所以,巴剎是一個集中售賣食品的地方,一般建在人口稠密的組屋一帶。日平時就人潮湧動,到了年節時分過年過節,更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

在閩南語裡一直把集市叫「巴剎」,有可能是從明朝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港的波斯人有重要的關聯。在整個閩南語系裡「巴剎」這個詞是通用的,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

由於巴剎售賣的魚類水產很多,地面老是濕乎乎的,所以又叫「濕巴剎」,當然,有濕巴剎,一定有乾巴剎。新加坡的巴剎分為濕巴剎和乾巴剎兩種,那些售賣需要用水沖洗食物的攤位,比如魚啊、肉啊、海鮮啊,叫做濕巴剎;那些售賣不需要用水沖洗食物的攤位,比如香料啊、水果啊、蔬菜啊,叫做乾巴剎,有些巴剎是乾濕兼備,有些只有一個種類。

雖然這麼分類,但在新加坡,人們對話中說到的「巴剎」二字,指的都是「濕巴剎」。走進任何一個巴剎,裡面充滿了鮮活氣息,攤販高聲叫賣,各種物品擺得滿滿當當,到處人頭攢動,熱鬧異常。而這裡也早已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出現

上世紀80年代前,新加坡有許多露天市場,後來政府制定政策,建造巴剎,讓攤販遷入其中。巴剎是老百姓最熟悉不過的地方,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個縮影。就連每年的政黨大選,參加競選的各黨首要分子,以及各自的團隊,都不約而同地到巴剎拉選票,聚集人氣,和老百姓密切關係。雖然遍布新加坡各處的大型購物中心超市都會有蔬菜、水果、肉類等,但由於包裝過於精緻,環境過於優美,卻沒有了最原始的觸摸和交流,反而讓許多人失去感覺。所以,要真正體驗新加坡老百姓的生活,還得到巴剎去。

特點

和國內自由市場不同的是,這裡出售的貨品基本上明碼標價,很少討價還價一說。攤販們會事先把各種肉類分成一份一份的,分量一樣,然後插上標價牌,若你滿意,用手指一下,攤主立刻會手腳麻利地給你包裝好,然後交錢走人。剛來新加坡的中國人,把在中國討價還價的習慣帶到巴剎,後來發現行不通,慢慢也就習慣這種明碼標價的做法。逛巴剎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邊買菜邊交流,因為經常到那裡去的人都是街坊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見面點頭問好順便也閒聊幾句,這在生活節奏異常快速,人與人關係越來越疏離的新加坡,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親切體驗。

那些攤主們還會熱心地向你推薦今天有什麼菜很新鮮,順手給你搭上幾根青菜或小蔥、一塊生薑什麼的,這種濃濃的人情味是在冷冰冰的購物中心難以體味的。巴剎附近一定會有熟食中心,通常情況是:心滿意足買完菜,到幾步之遙外的熟食中心要一杯咖啡或豆花水,慢慢享用,之後才大搖大擺地回家。新加坡全島有大大小小巴剎300多個,最悠久的巴剎有上百年的歷史。

此次我們探訪的中峇魯的二兩個巴剎,都是歷史悠久、尤其是大名鼎鼎的中岜魯市場,已經有60多年歷史,是新加坡第一個建於住宅區的現代化市場,位於整個街區的正中央,吸引著著來自新加坡全島的人們前來購物和品嘗美食。

中峇魯市場以前只是一個菜市場,賣各種蔬菜、水果、綠植、肉類、海鮮、日用品等,後來增設了二層的熟食中心(類似於中國的大排檔),把附近的流動小販集中在了一起。而正是這個熟食中心多年來成為最吸引人的地方,裡面有許多經營多年的老字號,每到吃飯時間就大排長龍。滷麵、炒粿條、水粿、蚝煎、肉骨茶、豬雜湯、雲吞麵、豆花、甜品等等,各類本地美味一應俱全。

像這樣大型的巴剎衛生管理必須嚴格控制,做到乾濕分區明確,餐飲與乾濕巴剎分開,每個攤位攤主必須負責保證自己售賣的食品,包括海鮮,肉類新鮮,也要保證自己攤位的日常衛生符合政府規定的標準。而在建築設計上政府也保證商業空間有良好的通風,照明,還有必備的排廢氣系統,以確保來巴剎買菜和享用美食的人們有一個方便,舒適,衛生,安全,愉快的滿意體驗。

下面讓我帶大家來看看這二個大小不同的巴剎都是怎麼做到的。

海鮮區

海鮮區屬於濕巴剎區,主要售賣魚蝦,貝殼,螃蟹等海洋水產品。新加坡基本上沒有售賣活海鮮,大部分海鮮從鄰國馬來西亞或印度尼西亞進口。

海鮮多是冰鮮,都及時冷藏,即便在攤位上售賣也用冰塊墊底,確保新鮮。有時候也可以買到活螃蟹或活魚。

豆製品區

豆製品一般都在新加坡本地製作,包括豆芽,豆腐,豆乾等等,其中釀豆腐是新加坡的特色,它將魚肉打成漿然後夾在豆腐,豆皮,或蔬菜中,是遊客們必須嘗試的一道本地特色菜肴。

肉類區

新加坡售賣的豬肉大多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澳洲空運過來。因為在巴剎可以買到新鮮的豬肉,所以食客們都喜歡來巴剎買菜。羊肉,牛肉有冷凍和冷藏可選,價格不一,日本喝啤酒的雪花牛肉,紐西蘭散養的食天然材料的羊肉應有盡有,不同來源,不同部位,專業級別。和老闆聊上幾句,好介紹,好食譜讓你垂涎三尺。

乾貨和蔬菜水果區

乾貨區主要售賣蛋類,水果,蔬菜,調味品以及生活日用品。

家禽類食品區

家禽類因為需要為顧客加工去皮,切割,沖洗,所以也設置在濕巴剎區

鮮花攤位也屬乾貨區

新加坡本來就是花園城市,很多鮮花新加坡本地栽種,加上從中國,荷蘭,馬來西亞,日本進口,鮮花品種繁多,奼紫嫣紅,賞心悅目。每次路過多會禁不住買上一二束回家,心情可以好上一星期。胡姬花是新加坡的國花,一年到頭從不缺貨,生活在新加坡真的是人間天堂。正值情人節,繁花似錦,包裝精緻,送情人,送家人,還是寵一寵自己,鮮花永遠是浪漫溫馨的選擇。

二樓室內室外熟食中心

濕巴剎區設有洗手盆和洗手液

廁所設在乾濕巴剎的交匯處

熟食中心(Food Centre)也稱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相當於中國的大排檔)

顧名思義,小販中心就是一個將小販集中起來的場所。小販中心也稱為熟食中心(Food Centre),這或許更準確,因為小販中心裡售賣的正是各種各樣價格平民化的熟食,新加坡天氣炎熱,飲料攤位是不可缺少的。小販中心常與巴剎毗鄰,像之前提到的,中峇魯集市的小販中心位於巴剎的二樓,共有80多個熟食攤位,售賣各種本地美食,有傳統中式的,現代西式的,也有馬來同胞,印度同胞的各式餐點飲料,酸甜苦辣,冷熱烘煎,應有盡有。

食物越來越國際化

海南雞飯、燒臘飯、雜菜飯(白飯配兩三樣蔬菜或肉類等)、炒粿條、福建炒蝦面、魚圓面(魚丸面)、肉挫面、雲吞麵、排骨蝦面、魚湯、齋米粉、粿汁(潮州小吃)、滷麵、叻沙(Laksa)、椰漿飯(Nasi Lemak)、馬來炒麵(Mee Goreng)、印度煎餅(Roti Prata)、薄餅、水粿、筍粿、菜頭粿(蘿蔔糕)……具有新加坡各種族特色的美食小吃不勝枚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1/3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