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大醫院婦產科高級顧問醫生比斯瓦思(Arijit Biswas)教授,2月28日獲頒國大醫學組織的榮譽顧問醫生的尊稱。
榮譽顧問醫生是授予長期服務的傑出資深臨床醫生的終身榮譽頭銜,旨在表彰他們在患者護理、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以及為推動國大醫學組織使命發展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比斯瓦思(Arijit Biswas)教授35年的執業生涯中,已親手接生超過1萬4000個寶寶。然而,69歲的他依然不打算卸下醫師袍,也沒有絲毫放慢步伐的打算。
比斯瓦思教授的專長包括產前診斷、產前超聲以及高危妊娠。他每年大約接生400名新生兒,其中不乏雙胞胎,每天幾乎都在進行助產工作。
2024年9月,比斯瓦思教授和太太塔帕提(音譯)前往印度加爾各答(Kolkata)探親時,他僅休息了五天,之後便讓妻子繼續獨自度假。
妻子塔帕提告訴《海峽時報》:
「我丈夫對病人非常盡心,以至於無論何時都把手機放在身邊,24小時隨時待命。在五天假期過後,他就飛回了新加坡,而我則繼續我的假期。」
寶寶們的父母紛紛在他獲獎的新聞下獻上祝賀並留言:
「我的孩子就是那1萬4000個當中的一個。」
網民分享感人經歷
一位媽媽寫道,
「他救了我女兒的生命,我們永遠感激他。我懷第一胎時羊水過少,血壓飆升,還出現胎兒宮內生長受限(IUGR,指的是胎兒生長緩慢,體重在相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以下)的情況。現在寶寶已經是一個健康堅強的年輕女孩了。她是足月出生的,體重僅有約1.61公斤。」
「教授當時非常盡職,每周給我檢查三次。在最後一次超聲波檢查時,他告訴我:你的寶寶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她在突破自己的極限。我們必須在下周二之前進行剖腹產,你星期六再回來複診,我們看看情況。到了星期六,他發現心電圖上寶寶的心跳少了一拍……於是我們立刻進行緊急剖腹產。他對工作的投入與奉獻精神,讓我的家庭變完整。過後,我又懷了兩名兒子,都是由他接生。」

另一位媽媽寫道,
「比斯瓦思教授確實是處理高危妊娠的最佳婦產科醫生。他相信並信任我的母性本能,同意儘早為我剖腹產,救了我早產兒子一命(或許也救了我一命)。我兒子出生時體重只有1公斤,但在部分早剝的胎盤後面竟藏著1公斤重的血塊,而這在超聲波上根本無法看到......他非常尊重病人,讓人放心......現在我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是個最貼心的男孩子。 感謝教授在繁忙的日程中,依然接診懷孕20周的我並為我提供幫助。」

另一位網民寫道,
「感謝你在無人知曉病因時,拯救了我們的生命。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說我們將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讓我拋開所有過往的病歷,告訴我只需做自己認為最好的決定。我曾諮詢過無數名醫生,你是唯一一個解開這個謎團的人。」

他接生的寶寶跟隨他踏入醫學界
24年前出生的嬰兒Karuna,是比斯瓦思教授接生的。
她的母親Magdaline Tan(現年52歲)在懷孕四個月時發現,子宮內沒有羊水包圍著寶寶。
羊水在孕期有多種功能,其中包括幫助寶寶的肺部、消化系統和肌肉發育,並且為寶寶和臍帶提供緩衝,保護它們免受壓力或外界傷害。
Magdaline告訴《海峽時報》,超聲檢查中未見羊水,但胎兒的心跳很強,這時比斯瓦思教授被叫來。正是因為心跳強烈,他建議我考慮進行羊水灌注。
曾經失去過第一個寶寶的Magdaline決定接受羊水灌注,這個手術可以將羊水注入子宮。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通過導管將生理鹽水或乳酸鈉注入子宮。
不幸的是,Magdaline手術後出院,羊水再次流失,她不得不每兩周回醫院進行一次手術。
最終,她住院了95天,進行臥床休息,直到通過剖腹產順利分娩。
她的女兒出生時只有2.1公斤,必須在新生兒加護病房住兩周,以確保她的肺部健康。
這個孩子被取名為「Karuna」在梵語中代表「慈悲」,意味著「同理心、仁慈和溫柔」,這是因為Magdaline和她的丈夫被比斯瓦思教授的關懷深深感動,且他們一家是佛教徒。

嬰兒時期的Karuna和她的父母,以及比斯瓦思教授(右一)。(Magdaline Tan提供)
這個案例給比斯瓦思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斯瓦斯教授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懷孕如此早期的情況下進行此項手術,而且他之前只在國際醫學文獻中讀到過這種手術。
如今,24歲的Karuna是一名社區護士,負責照理無法離家到醫院治療的年長者。
Karuna說:
「每當我的生日時,這個故事都會被提起,它提醒我,正是比斯瓦思教授和我的父母不顧一切的努力,才讓我有機會活下來,並成為今天的我。」

24歲的Karuna(中)和母親以及比斯瓦思教授。(海峽時報)
Karuna並不是唯一一個由比斯瓦思教授接生,目前正在從事醫療工作的寶寶。
19年前,他接生的五胞胎中最小的一個寶寶,現在就在醫學院就讀。
對於比斯瓦思教授和超聲波掃描師來說,這是一次罕見的產科挑戰,因為他們無法分辨每個胎兒的四肢是誰的,每次掃描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多胞胎妊娠對母親和嬰兒來說都有一系列的風險,隨著每增加一個胎兒,風險就會顯著增加。
然而,在比斯瓦思教授和他的團隊的細心照料下,這位媽媽最終在懷孕33周時通過剖腹產成功分娩了五個女孩。
他說:
「她們都很健康,也很可愛。我們一直跟進她們的護理,直到她們四歲。」
看新生命降臨是真正的快樂源泉
比斯瓦斯教授說:
「我喜歡看著寶寶們從一個小小的胚芽,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
每年,比斯瓦斯教授接生約400個寶寶,每一個新生命帶給他的喜悅,和他1979年接生第一個寶寶時的感動一模一樣。
他說:
「看到小孩子患癌症讓我感到非常難過。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我大多數時候面對的是喜悅和好消息。我喜歡這個領域,它是外科和醫學的完美結合。」
「產科是我真正的快樂源泉,而更有意義的是與許多人一起工作,,我們的外科醫生、新生兒科醫生、遺傳學家、護士等,是一個真正的多學科團隊,大家齊心協力,為每一位母親和寶寶提供最好的護理。每一次分娩都是團隊的共同努力,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
從印度到英國深造,再到新加坡落地生根

比斯瓦思教授2017年也被授予全國卓越臨床醫生獎,並從時任衛生部長的顏金勇手中接過獎項。(國大醫學組織)
比斯瓦思醫生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大學(Calcutta University)獲得基礎醫學位,並以在婦產科和病理學的優異成績獲得金獎。1981年,他在新德里全印醫學科學研究所接受了婦產科研究生培訓。
他在1986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89年,他在英國國民保健署工作時,榮獲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MRCOG)專業資格,1999年又獲得醫學科學院榮授院士(FAMS),並於2001年成為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FRCOG)。
他在1991年4月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曾領導母胎醫學部門,現任婦產科中心臨床主任。
2016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將茲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新加坡衛生部成立茲卡病毒臨床諮詢委員會,為如何應對孕婦受感染的病例提供專業諮詢,而比斯瓦思教授就是領導該委員會的主席。
國大醫學組織2月28日舉辦致敬頒獎典禮,當晚共有77名醫療工作者獲獎,其中16位資深臨床醫生獲得榮譽顧問醫生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