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感染新冠後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新加坡這波疫情的拐點在哪

2021年09月21日   •   4萬次閱讀

之前新加坡已經連續兩天新增病例過千!

住院人數也在增長,重症、ICU患者增加,部長們開始透露醫療資源吃緊,三天後,將有升級版的社區護理設施啟用。

衛生部長建議大家少出門,儘管如此,新加坡仍未有更嚴格防疫措施出台。從專家們的一些話語看來:輕症似乎不足為懼。

這兩天甚至有個新聞刷屏我們朋友圈,專家說感染了但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圖源:海峽時報)

大家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大部分人感到煎熬,這波新加坡疫情的峰值到底在哪?

黃循財:加護病房數字變化很快 升級版「方艙醫院」很快啟用

前天有1012個新病例,是自去年4月23日以來的最高單日數數字。

*919例在社區,90例在客工宿舍,3例為輸入性病例,其中又有321人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感染群情況(圖源:海峽時報)

在新增病例站上四位數之後,醫療資源開始吃緊!

作為收治新冠患者的主要醫院——陳篤生醫院前天在Facebook透露,過去一周,該院的疑似/確診新冠病例「異常多」 陳篤生醫院警示

過去的一周是艱難的。我們的急診科(ED)收到的COVID陽性和疑似病例比平時多。

除了處理急診病例,我們的急診科還對新冠病例進行分流,以便對其進行正確的護理:身體不適的病人被送入我們的NCID(國家傳染病中心)進行治療,而有症狀的可疑病人則被送入TTSH(陳篤生)的指定病房。

……如果你的情況不是緊急情況,請到你最近的全科醫生或綜合醫院就醫。

隨著社區病例的激增……可能會有一些不便之處,如等待時間延長、重新安排門診預約或訪問限制。感謝理解。

隨後,黃循財部長也在Facebook發文,強調了現在醫院的情況,並警告大家注意:

雖然現在ICU患者看起來不多,但可能數字會迅速變化!

黃循財部長警告

我們之前已經解釋過,我們正在密切關注ICU的病例,以確保我們的醫院系統不至於不堪重負。

有些人告訴我,基於我們的高疫苗覆蓋率,以及目前14個ICU的數字(9月18日),我們不必擔心。

但事實上,重症監護室的數字可能變化得非常快,我們不能自滿。

因此,我認為澄清一些問題可能是有益的。 ……

黃循財說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大約有0.2%的感染病例有需要ICU護理的風險。

0.2%看起來很小,但是當它應用於一個龐大的、呈指數上升的感染者基數上時,在ICU的人數會增長得非常快。

假如有更多的老年人或未接種疫苗的人被感染,那麼需要ICU護理的感染者的比例將遠遠高於0.2%。

所以我們決不能假設我們的ICU數字會繼續保持低水平,或者我們的ICU永遠不會受到考驗。因此,未來1-2周的數據至關重要的。

(圖源:CNA)

在前天傍晚他發文時候,新加坡新冠ICU患者是14位,昨天凌晨通報又增加6位,現在一共20人在重症加護病房,他們的情況都不太好。

雖然新加坡目前看來重症和ICU患者不多,但是迅速增長的趨勢不太妙。

*截至9月19日,873位住院患者,其中118位需要吸氧,21位在重症監護室。

*需要吸氧(藍色)和在ICU患者(黃色)的每日數量

(以上圖表:衛生部)

為了應對病例激增,給如陳篤生醫院這樣的醫院節省資源,最近新版的「方艙醫院」又建起來了。

這次不是普通的社區護理設施,而是「加強版」。

第一個針對新冠患者的加強型社區護理設施

(CCF)將設在淡濱尼的NTUC Health療養院,從周四開始運作,有250個床位。

加強型CCF接受護理的新冠病人包括病情穩定、症狀輕微但患有心臟、神經系統或呼吸系統等慢性疾病的老人。

簡單理解,就是功能處於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中間型的設施,專門給雖然穩定但有基礎病的患者。

相比於新加坡對於中症、重症患者的重視,很多人感覺新加坡對輕症的關注太少。

特別是最近,專家頻出「驚人」言論。

「感染而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為什麼要這樣說?

9月15日,新加坡開始讓符合條件的無症狀/輕症患者居家養病,主要針對50歲以下並接種過兩劑疫苗的。

9月18日,新加坡再次擴大範圍,在家康復年齡限制提高到69歲

居家康復「禮包」(圖源:海峽時報)

衛生部長稱,這一改變會讓更多人輕症確診者在家養病,預估「70%,每10個人確診者裡面,就有7個在家康復」。

想想,這樣每天新增1000例中,幾乎有700人都是自己在家康復。

在家會不會傳染給家人呢?家人雖然也要一起居家隔離,但是就萬無一失嗎?

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專家的言論上,我們都能看出沒把輕症當一回事,甚至有專家認為得了輕症/無症狀是一種「保護」。

前三天一篇海峽時報的評論文章在朋友圈瘋傳:

《專家:打過疫苗輕度感染後,可以給你最好的保護防止未來變種毒株》

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把人震驚了: 感染了沒有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以上截圖:海峽時報)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說?

其實這是一場由海峽時報主辦的論壇,在座的都是新加坡權威新冠專家。

我們都知道人體通過疫苗和感染都能獲得抗體,人體新冠抗體水平越高,保護效果越好。

(圖源:CNA)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英勇Ooi Eng Eong教授說,接種疫苗之後人體有了抗體,但是抗體不會一直維持在高水平:

「免疫系統在不需要時不會將抗體維持在高水平。」

"當再次看到病毒時,它將回憶起這段記憶,並會產生免疫反應。但是這種記憶的恢復需要幾天時間。

於是,這就變成免疫系統和德爾塔之間的競"。

Delta的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較短,約為3天,而原始毒株為5天。

但是接種過疫苗的免疫系統需要大約四或五天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因此黃教授總結,那些已經接種疫苗的人,感染但不生病是可能發生的最好事情:

因為下一次免疫系統會迅速反應,這可以保護他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冠狀病毒變種的影響。

網友表示,好像言之有理,但是還是感到震驚、困惑、不理解。

意思是我們應該被感染?現在太讓人混亂了。

所以我們還在等啥?放我們趕緊感染吧,然後就可以開放夜店了。

當接種疫苗不再能防止感染時,自我合理化的說辭。

即使有醫學/科學證據支持這一點,那麼當病例每天都在增加,甚至可能更高時,這樣一個標題是欠考慮的!

一方面,我們被要求在病例增加時減少社會交往,一方面全國性日報的標題竟宣稱"輕度感染 "可能不是一件壞事。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關注1000個或3000個或更多的病例,因為幾乎所有的病例都可能是輕症的或無症狀的感染。

1/2
下一頁

555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16歲少女醉酒遭多人性侵,新加坡罕見惡性案件終判刑!
2025年05月05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6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事關所有人!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多項預警!一大波補貼馬上發給所有人~
2025年05月05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狂勝,有些人連褲衩都輸掉了......
2025年05月05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中央快速公路驚現慘烈車禍!德士電單車相撞,71 歲騎士當場身亡,司機被捕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人民行動黨黨員派競選傳單 遭中年男子吐口水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似不滿被鳴笛 我國男子在新山揮拳打馬國男子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民力量黨唱紅的「左看右看」神曲 意外成了政治新梗被玩嗨
2025年04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砍傷妻子枕邊男潛逃12年 男子思念家人返新自首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櫻花雞」創始人王其祥癌逝 享壽70歲
2025年05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選民陷入兩難:要保住副總理?還是保住反對黨?
2025年05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生意慘澹 芽籠路30年咖喱飯宣布停業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