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聞新加坡有子女的家庭的頭等花銷是吃喝,第二便是教育支出。對於坡重視人才培養的說法,在很多日常情景中都能找到印證。
比如在美術館和博物館裡碰到了一批批的小學生和中學生。他們在畫作前席地臨摹作畫,或聆聽講解員描述新加坡的重要歷史時刻。
慕名前去紀伊國屋書店,很難想像在寸土寸金的烏節路上開著面積如此之大,選書如此豐富,連雜誌種類都如此齊全的書店。
莎翁的仲夏夜之夢舞台劇的布景設置在福康寧公園的草坪上,觀眾坐在野餐墊上,披著雨衣躲著小雨,朋友之間相互倒酒和分發披薩。
現場的氛圍超級棒。個別演員在中途退場時會直接奔向舞台前坐著的觀眾,一路跑到所有人的背後退場。奔跑途中他們會一邊小心避開人群,一邊和打招呼的人擊掌。
我的背後是好幾個班的學生,看起來像是在參與集體活動。聽見他們湊在熱烈地討論著選角和劇情,在高潮處熱烈鼓掌。比起中國的四大名著,新加坡華裔可能更加熟悉莎士比亞的作品。
華人群體占新加坡70%以上,但這不會妨礙西式教育的風格和內容是絕對的主導。新加坡坐擁東南亞、現在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部分人才資源,它的野心是源源不斷地出產坡式國際化人才:既要會考試卷績點繼承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又要被西方文學藝術和民主法制思想澆灌。




跟朋友們開玩笑說這一趟來坡是絕對的深度游。
有好幾天專門選在早尖峰時間出門,跟著行色匆匆的新加坡打工人同行地鐵到市中心,看著他們的背影匆匆消失在一幢幢辦公樓里。
某天早起去逛芽籠最大的菜市場,觀察當地人是怎麼買新鮮肉類蔬菜水果的。雖然知道新加坡人不怎麼做飯主要依賴食閣供應飯菜,還是忍不住想從最市井的地方找到屬於坡的煙火氣。
旅行全程住在組屋裡,感受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房體驗。組屋指政府組織建立的公共房屋,新加坡特色之一。
朋友租到的這一套組屋雖然是老房子,但房子布局合理,公共區域如客廳廚房非常寬敞,採光也很棒,完勝香港的普通住宅。更不用提所在地段極好,附近幾乎都是高檔別墅區;交通無敵便利,下了樓在遮陽棚下直走100米就是地鐵站和公交站。
組屋裡每家每戶有垃圾通道,隨時倒入生活垃圾不用個人處理。我問朋友,如果不小心扔錯了東西怎麼辦。她說,那沒辦法拿回來的,因為所有垃圾在扔下去的那一刻就會被統一處理。
「統一處理」是對新加坡國情最精鍊的描述,跟它背後操盤的大政府體制息息相關。新加坡是典型的東亞大家長作風,把居民的人生周期里的教育、住房、醫療福利等資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為了保障本地人的利益最優,「階級分層」不可避免。小到買同樣的旅遊景點門票,對外國遊客和本地長期居住民開放的價格不同;大到從人生規劃來看,拿不拿得到永居身份,居住體驗天差地別。
英國誕生了朋克精神,法國孕育了女性主義,如果硬要說新加坡有什麼特別的文化,那可能就是亞洲特色的實用主義,並且做到了登峰造極。
坡充斥著秩序感:用一包紙巾就可以占座,因為不會有人移動那包紙巾;進博物館地鐵等公共場所不用安檢,乘電梯時一整排人自覺靠左,留出右道給其他需要快速通行的人。
這種文化下,資源最大化和優勝劣汰是永恆的話題。疫情後新加坡上升的生活成本、緊俏的工作機會無不在加速本已緊湊的競爭節奏。這裡的治安很有安全感,但高度的社會秩序感,讓人感受不到太多野蠻生長的力量。

(整齊的組屋)
為了深入了解大名鼎鼎的樟宜機場,我參加了新加坡政府組織的免費遊覽活動。沒想到領隊導遊是一位已經退休的女士。在3個小時的步行活動中,她健步如飛,幫所有人在星耀樟宜的大瀑布前拍照,全程滔滔不絕地講解樟宜機場的前世今生、建築細節以及2025年即將建成的全自動操作的T5航站樓。
出發前她發現人沒到齊,馬上跟我們說要跟經理彙報情況。我心裡咯噔一下。中國打工人害怕的60歲還要跟老闆彙報工作的場景已經在新加坡實現了。
在新加坡,已經退休的老人會被尊稱為樂齡人士,而且還活躍在工作崗位的前線,比如開計程車、經營雜貨店、當旅遊景點解說等等。
我遇到的這位樂齡打工人的狀態可不比年輕人差,活力滿滿地和我們分享了很多她自費參加的業餘興趣愛好班和未來的旅行計劃。
真切地感受到,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新加坡依舊保持了驚人的活力。這種精神氣並不僅來自於源源不斷移民帶來的年輕群體,還有常住人口對於這座城市國家的認同和自豪感,以及源於東亞文化里勤勞打拚的精神傳承吧。
這也是本次旅行的最大收穫之一。如果心懷希望和勇氣,到哪個年齡都願意保持活力,又何懼人生的變數呢?
最後說說為什麼恢復自由出入境後,我的首個旅行目的地必須是新加坡。老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一趟我計劃已久的出行,已經把旅行預算準備好很久很久了。
除了想見在坡的朋友們,迫不及待在花園城市裡city walk,還有一個非常私人的原因,要從溫柔一刀的一期專訪播客說起。
被採訪的嘉賓王振是位特別的創業者,草根出身靠個人打拚供養家庭,財富自由後又跑去美國讀書。他在節目中說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平庸的優秀沒有價值,要做世界的叛逃者。」
太妙了,只有「年少輕狂」四個大字配得上這一期的vibe。
在我心裡「年少輕狂」一直都是最美好的幾個詞之一,代表了像風一樣的自由,敢於質疑一切的的闖勁,以及還沒有被世俗所羈絆的自我意識。
評論區里有一個很棒的評論:「 王振的底色其實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冒險家,只不過旅程的開端又恰巧格外艱難。但冒險家終究是屬於天空和大海的。」
很少見這樣的人,光是在播客里聽到聲音就能感覺他栩栩如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繪聲繪色地去講解他想要的生活和追求的東西。
那種很蓬勃的野蠻生長的生命力是非常少見的。
見過很多優秀的人, 出身於優秀的學校和專業,身上流露著精英主義的氣質和生活方式。王振的迷人之處在於更加street smart,生命力更旺盛也更靈動。
兩種狀態我都很喜歡,就像在電影里喜歡英雄主角也喜歡迷人的反派一樣。
(美麗的Jewel)

這個播客讓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all in找工作,沒有申研,結果是在人生的那個十字路口,一無所有,毫無方向。
當時迷茫的我本來是打算一個人去東南亞打工探索,首選就是新加坡,甚至當時已經在helpx上看好了寄宿的地方。現在看來如果我當時這樣做了,也許會發現新的機遇,也有可能會被卷到接下來低迷的經濟環境中。
很清楚年輕女性獨自去陌生的國家,摸爬滾打,需要多少勇氣來面對一切可能的挑戰。
但那一刻我跟王振是共鳴的,想做一個非常規的叛逃者,無論背負什麼,都要大口呼吸自由的空氣。就像他說的,有些人就是一條流浪狗,不停地去尋找各種可能性。
但命運贈予了我一份正式的工作,摸索生存之道,探索職業發展的可能性。但也拿走了我曾經那種想要流浪、想要出走、想要不顧一切探索自由和自我的狀態。
值得慶幸的是,工作以後我慢慢找到了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被不同人的風格所打磨,更注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而不僅僅是體驗。
那時,我親手終結了一個無序的浪漫主義,但也捨不得殺死自己的年少輕狂,而是讓那一份「狂」以更客觀的方式留存下去,讓其野蠻生長然後等待開花結果。
這個播客很棒,如果問我從中感受到什麼啟示和召喚,那就是:
要在常規的生活裡面間斷性出逃,去冒險。
這也是我從這次旅行中得到的啟發:要常去不同的地方冒險,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中,更要觀察和接觸不同的文化,讓不同文化里最精彩的部分來澆灌心和意志。
常規生活是為了兜底,而冒險是為了突破。
沒有什麼成功的邏輯,沒有一定要得到的結果。
像水一樣流動,像風一樣自由,像年輕時一樣狂妄。由此,我就是悉達多。

(在Joo Chiat掃街時
抬頭時看到的
完美地點出了我的心境)
經過了三年,我已明白人不可能一直像風一樣自由,越往前走要背負的越多。但在未來的每一個低谷期,我都將會一次又一次想起那個被迷霧環繞的時光,重新獲得勇氣。祈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不卑不亢,承擔責任,往前走。
新加坡是一個註定好的目的地,等著我去解開過往的心結。
因為坡曾經是我給自己的希望,一無所有沒有退路之時想前往的目的地,這一次我要親手去找回這個希望。
盡情探索了這個國家後,我釋懷了。不必遺憾未曾到達的目的地,因為未來終會以未曾設想的方式抵達。
最重要的是,我在新加坡見到了重要的老朋友。十餘年來,我和丹丹一直是彼此人生重要時刻見證人,我見證了她一步步實現了到新加坡讀書工作的願望,她也看著我一點點走出桎梏,不再標榜自己有顆強大的心臟,而是把驕傲的心撕碎,分給了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
新加坡是我們曾約定好的見面地點,沒有具體的時間和情景限制。
如願漫步在新加坡街頭時,我問她: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呢?
這也是我一直不停問自己的問題。
畢竟,新的大航海時代要開始了。
(感謝「CoolNicole」授權「看南洋」轉載,原文標題《在新加坡一周的見聞 | 城市漫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