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於網絡/JTC
文字:TOP創新區研究院/FTA建築設計
不少人對裕廊工業區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它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而其背後的開發方——新加坡的JTC(裕廊集團)可謂是整個亞洲在園區開發領域的「師傅」。
在政府與JTC的運作下,裕廊工業園根據自身區位和資源稟賦特點,把握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不斷完成著轉型升級;也見證著新加坡從一片荒蕪之地變成亞洲四小龍,又成為當今世界著名的創新樞紐。
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工業化起步,裕廊工業區著力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也助力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早期的裕廊工業區
1994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出席新加坡國際經濟學會議時指出:新加坡過度依賴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方式,而忽視了技術創新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並可能導致新加坡未來經濟增長的瓶頸。此人肯定不能算是我們的「老朋友」,但不代表不能向他學習。

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李光耀聽了更是勃然大怒。但罵歸罵,回頭悄悄地改變增長方式,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逐步推動新加坡經濟從傳統的製造業向高附加值的服務業轉型。
從90年代到現在,以信息產業為中心的知識密集型經濟開始興起,高新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電腦軟體服務業等知識密集型產業則成為裕廊工業園區發展的重心。
數據顯示,新加坡的製造業貢獻了GDP的 21% 左右,吸納了13.5%的勞動力。而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新加坡將「先進位造業」做為重點發力點,在「製造業2030」中指出,到 2030 年力爭將新加坡的製造業產值增長 50%,重點是生物醫學電子和精密工程等子行業。

根據 2019 年總體規劃草案(點擊下圖,即可閱讀舊文),新加坡西區的裕廊工業區仍將是最大的製造中心。主要包括:裕廊湖區 (JLD)、裕廊創新區 (JID) 和大士港。

我們今天的重點就是裕廊創新區 (JID - 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

裕廊創新區 (JID)在疫情後終於破土動工,啟動了重建計劃。它被設想為新加坡的第二個中央商務區 (CBD),將成為西區最大的混合用途商業區,預留約600公頃土地用於發展整個創新區。
這將是新加坡首個以先進位造業為主題的創新區,並將企業、學術機構、研發、實驗室等等創新要素聚集融合,以支持「先進位造業」領域的製造商、技術提供商、研究人員和教育機構的生態系統。
該地區的第一階段預計將於 2022 年左右完成,創造超過 95,000 個新工作崗位。


JID 的關鍵主題是:
一個充滿活力的先進位造生態系統
宜居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工業區
蓬勃發展的產學合作之家


四大功能區
裕廊創新區 (JID)包括4個聯繫緊密的功能區,承載從建模和試驗台到生產和分銷的製造活動的完整價值鏈,專注於通過合作推動創新↓


在「人才與培訓」功能區,自然是少不了創新區內的學術機構錨點——南洋理工大學 (NTU) ,它將掌管研究計劃並開展培訓計劃,使得員工與公司能夠跟上數字革命的步伐。
勞斯萊斯、沃爾沃、惠普和阿里巴巴等行業領導者已在南洋理工大學 (NTU) 校園設立了創新實驗室。
同時,JID和南洋理工大學 (NTU) 共同啟動了「先進位造業人才發展計劃」,計劃中的一大亮點是建立實踐型課程:南洋理工大學將與製造業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與製造業相關的實踐型課程和實習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實踐經驗,也幫助企業挖掘合適的人才。
在未來工廠功能區,企業可以在一套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未來工廠。
在未來工廠功能區內,有旗艦開發項目 Bulim Square ,它考慮到了先進位造商的需求——為重型機械提供高結構地板負載,並為不同的功能提供不同的樓層高度,包括 3D 列印生產線、機器人技術和研發。

並且設計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產品,以支持各種業務和不同階段的企業↓
Bulim Square:適合先進位造、醫療科技、電子信息、城市交通等行業。
JTC CleanTech One @ CleanTech Park:有用於清潔技術相關研發活動的干/濕實驗室。
JTC CleanTech Two @ CleanTech Park:適合研發、先進位造、清潔技術行業。包含用於清潔技術相關研發活動的干/濕實驗室和清潔技術孵化設施。
JTC CleanTech Three@ CleanTech Park:適合先進位造、清潔技術、城市解決方案行業。包括完全可定製的空間,使企業能夠將辦公室和研發業務全部整合在一個地點。
LaunchPad @ Jurong Innovation District:適合初創企業。

技術供應商是未來工廠的強有力的支持:Sodick可以提供一系列增材製造技術選擇,西門子可以提供先進位造價值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或者了解來自Fanuc、Konica Minolta和 DMG Mori最新的工業4.0技術。
現代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Jung Hong Bum 先生說:JID將先進位造商、學術機構、技術供應商和服務的完美組合在一起,使其成為創造新想法和試驗創新解決方案的理想場所。通過現代汽車集團創新中心,我們希望鼓勵與行業合作夥伴進行更多合作,當想法被證明是成功的時,它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人流/物流的
交通新範式
裕廊創新區JID建造了全長11公里的天空走廊(sky corridor),天空走廊將是一個無車區,讓人們可以步行、騎自行車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JID的任何地點——因為它的連通性非常好,與地鐵站、巴士站、外部自行車網絡、環島路線和國家公園都無縫銜接。

此外,與舊的製造區不同,JID 還將擁有新加坡首個用於自動化重型運輸車輛的地下網絡。
地下網絡可以在不影響地面商業活動的情況下,高效運輸貨物。特別是通過將較重的車輛引導到地下,為社區提供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環境。

JTC 城市規劃與建築部總監兼 JID 規劃師鄧小玲女士說,空中走廊和地下區域物流網絡有效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間,使人和貨物無縫移動,同時釋放地面土地和其他用途的空間。

智慧+可持續
早在20年前,新加坡就夢想成為智慧國家。為此,新加坡提供了大量資金和設施來測試最新的智慧城市技術,並創建了一個鼓勵研發的生態系統,包括設計、製造、包裝、測試和供應鏈的創新基礎設施。
在裕廊創新區JID中也不例外,這個地區將成為新加坡最大的生活實驗室,非常適合測試即將推出的技術,如5G和自動駕駛汽車。

後者目前正在CETRAN(NTU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進行測試。將智慧技術融入日常功能和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整個社會和經濟水平的生產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