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蓋主街的ETFE天蓬到了晚上成了燈光的載體 ©SPARK思邦
04 遮陽、擋雨的「天使」天蓬
著名的「天使」(Angels)天蓬,有彈性的傘狀結構是由鋼結構支撐、以及高強度、輕質的天蓬組成。

▲ 「天使」(Angels)天蓬模型 ©SPARK思邦
天蓬材料選擇了可再循環利用的ETFE膜,ETFE具備輕盈特點,自潔功能,十分易於維護,在亞洲當時也是第一次使用這種材料。
如此巨大的透明「天篷」能引入自然光線,讓街道保持自然風貌,又使碼頭的休閒商業活動不受氣候的影響。

▲ 印有樹葉圖案的ETFE「天使」天篷 ©SPARK思邦
TIPS:ETFE的化學名稱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學性能。純凈的ETFE薄膜無色,根據建築效果,可以在原料中添加染色劑,生產出各種顏色的ETFE薄膜。另外,ETFE薄膜表面還可以刷塗層,有效地防止紫外線侵入。ETEE薄膜在國內應用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水立方。
05 風扇系統加速空氣流動速度
克拉碼頭最成功的便是對於自然風的導入,運行「文丘里效應」,即當空氣從一個比較廣大的空間流向比較狹窄的埠時,產生的吸風作用使空氣流動自然加速,面朝河流的克拉碼頭便是通過對於此原理的合理運用。

▲「文丘里效應」 在克拉碼頭商業街的運用 ©SPARK思邦

▲天蓬支撐處像鯨魚尾巴似的慢速風扇口 ©SPARK思邦

▲街道內設置朝向不同角度的隱形「風扇」 ©SPARK思邦
為了解決通風的問題,SPARK思邦在街道的中央設置了很多朝向不同角度的隱形「風扇」,就是在「天使」天蓬支撐處像鯨魚尾巴似的慢速風扇口,可以為街道提供人造新風,達到街道降溫的效果,也有效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 鯨魚尾巴似的慢速風扇口 ©SPARK思邦
06 「旱噴水池」水溫16℃
中心廣場的旱噴水池,充分利用了商店內部空調的冰凍水,溫度保持在16℃。

▲中心廣場的旱噴水池 ©SPARK思邦
街道內風扇加速了空氣流動,遇到旱噴水池16℃的水霧,會使碼頭的溫度瞬間下降5攝氏度左右,創造這舒爽宜人的28℃恆溫,秘訣便在於此。

▲中心廣場的旱噴水池 ©SPARK思邦
克拉碼頭摒棄了將產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調降溫,採用了被動式環境控制法,在儘可能降低運行能耗的條件下,創造出適宜的室內外物理環境,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環保心」。

07 多樣的商業空間體驗
原先舊建築的門面外面加了許多玻璃結構,沿街酒吧為半開放式,吧檯延伸到了街道上,讓人很有坐下來暢飲一番的衝動。

▲店鋪玻璃結構延伸到商業內街 ©SPARK思邦
Read RD.道路寬度相對較大,平時可以做餐飲的露天外擺,而周末跳蚤市場營業時可以做零售攤位等。

▲商業內街 ©SPARK思邦
08 最大化濱水空間的商業價值
改造前帶廊柱的商業街店鋪被用作廉價的小飯館和飾品店,而這些店鋪門前的人行道也被那些常年叫賣的小販和商亭給擠滿了,河岸邊區域對於遊客和當地群眾已經失去了其潛在的吸引力。

▲ 改造前的濱水空間 ©克拉碼頭
SPARK思邦將廉價的小飯館、商亭和混亂的人行道從河岸區搬走,重新規劃以傳統的排列形式面向新加坡濱河帶平台的商業街,將商鋪和商鋪之間的空間以及河濱打造成為人們閒暇漫步和休憩觀景的理想場所。




▲濱河帶平台的商業街 ©SPARK思邦
結合東南亞地區多雨的特點,通過對河岸自身的改造,在河岸點綴的傘狀的遮陽篷被叫做「風信子」(Bluebell)。






▲「風信子」(Bluebell)遮陽篷 ©SPARK思邦
延河岸的用餐平台被戲劇化的被稱為「蓮花盤」(Lily Pad),往河岸外延伸約1.5米,最大化了沿河岸的空間和商業價值,營造了景觀極佳的開放式休憩餐飲空間。


▲「蓮花盤」(Lily Pad)的用餐平台 ©SPARK思邦
遊客在這裡用餐,可以臨近飽覽新加坡河的美景,而其獨具特色的造型本身也成為碼頭的一大看點。


▲ 「蓮花盤」(Lily Pad) ©SPARK思邦
在晚上這些「風信子」會倒映在新加坡河面上,在夜空中變換不同的顏色,不禁讓人聯想起往日慶祝中秋節河岸兩旁的一排排燈籠。

▲ 新加坡克拉碼頭夜景鳥瞰 ©SPARK思邦
開放式休憩餐飲空間的增加、色彩斑斕燈光水影效果的營造以及水系紐帶的升級利用,改變了克拉碼頭原本的臨水不親水,充分利用自有的景觀資源,豐富了其商業形式。


▲ 往河岸外延伸約1.5米的「蓮花盤」(Lily Pad)©SPARK思邦
09 光與電精彩互動
克拉碼頭改造的另一大創意,在於對現代光電的設計應用之中。五彩繽紛、變幻多姿的彩光照明技術,真正讓克拉碼頭的夜晚「越夜越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