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金融業的准證一紙難求,能在金融和房地產左右逢源的看來也只有黃祖耀、郭令明,以及李思亮(星控股)等家族,後代不再在銀行界的則有連瀛洲(華聯銀行)和吳水閣(達利銀行),金融業「打工皇帝/皇后」則非星展銀行的佘林發、華僑銀行的錢乃驥、渣打銀行的徐仲薇莫屬。猛龍過江的翁俊民(國信集團)在印尼穩紮金融業,近年來在新加坡房地產的大動作,以及大手筆的慈善捐款,一再令人刮目相看。

現代生活中沒有誰能離得開銀行
圖片來自網絡
重視孩子的教育是亞洲家長的優良傳統,許多新加坡經營教育服務業更放眼海外,胡錦珠的伊頓國際教育、周華盛的萊佛士教育、陳德陽的楷新國際教育、許潓珍的環球教育在中國、越南打響新加坡教育品牌,澳洲的越南華裔詹富安的邁傑思則在新加坡大事擴展私人學前教育。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經營醫院藥業、美容保健、養生及養老院是傳統生財之道,月前離世的梁慶經家族的的梁介福藥業、劉森旺的斐瑞醫院、林榮福的康生醫療集團、顏詩琴的HMI國際、黃震霄的全民牙科、黃玉珠的SMSC、王再保的宜康醫療保健、余義明的余仁生集團、陳立發的科藝、鍾衍燊的鐘炎洲藥行、胡向礽的永健集團、謝美茱的美珠草藥護髮、陳劍英的泰山藥行、王邦炮的全連醫藥、董國光華安藥行、林春發的拳器道中心、張洪的梅慶德堂、陳天榮的Kenko、李津梅的愛美雅、葉佩芳的Jean Yi、謝美麗的謝美麗控股及黃傳勝的馬光保健等各顯神通。
長期以來,人們對「生老病」三事做了百般的準備和各類的投資,唯獨對「死」諸多顧忌和避而不談,尤其是東方社會對「身後事」往往是避重就輕。
具有百年歷史的洪振茂第四代傳人洪子謙,審時度勢領導著殯葬業的轉型,把殯儀業帶入新紀元。鄭珍妮一頭栽進男人世界的殯葬業,和父親鄭海船並肩作戰。一手把冷門的殯葬行業變成馬來西亞火紅大企業的鄺漢光,旗下的富貴集團以千軍萬馬之勢進入新加坡市場。

洪振茂生命禮儀機構已有百年歷史圖片來自 洪振茂生命禮儀官網
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可說不勝枚舉,直銷業的有許國偉的完美中國、範文瑂的全美世界,以及林汶鋒的力匯;人稱東南亞石油貿易圈教父的興隆老闆林恩強、何能恩的環球石油產品銷往全球20多國、劉德利執舶安全配備的牛耳、梁佳吉是迷你自助餐的開山鼻祖 、林福星的昇菘超市星羅棋布、張平武(GRM)的環保木塑產量亞洲第一、李友福在玩具業稱王。
林坤益兄弟(振隆國際)主攻化工、建材、環保三大業務,林福勤的詩肯柚木獅城品牌在寶島發光、許明靈(KML)和施國英(南方喨)號稱「木門」、「窗戶」至尊、謝安桐(光峰)是「石王」,馬瓊就(安安農場)、許瑞來(成春農場)及周永禾(周氏集團)是「蛋王」,王其祥、王建山兄弟堪稱「家禽之王」、石學藩(遠東花卉)、劉特靜(加東生花店)及陳炳卻(太子花店)是「花王」;張民德(豐城)和陳有枝(OSK工程)是家電、工程水管王者,陳曉朋、王金髮袖長還善「歌」。
黃偉忠(國際床褥)在峇淡的床褥製造廠規模最大、許哲財(兄弟控股)在中國東北房地產開創一番事業、王來發(逢來發)在柬埔寨務農建屋、鄭添和(友發國際)及劉志明(飛達貿易)的輪胎事業財源滾滾、王勇誠(高盟)擁有數量最多的各類型高空作業車、林永車(捷必勝)提供一條龍的工程機械買賣和租賃服務、鄭永強(SINMA)領導時尚飾品零售業,楊華強(南洋眼鏡)、楊華舟(英皇眼鏡)及王育強(首都眼鏡)獨具慧「眼」,何乃全(安昌珠寶)、林雍傑 (樹記珠寶)及莊惠裳(寶興珠寶)金飾珠寶閃閃發亮。
商場「異類」中,林祥雄(中色金礦)「商」「藝」並重、傅春安(傅長春儲運)兼營文化事業、曾國和(新華美術)和楊應群(袖海樓)投資字畫藏畫。
五
在諸多頭家中,健在的高齡立國一代為數仍不少,陶欣伯、駱水興、黃鴻美、翁烈強、謝安桐、章金福、陳義明、柯千衙、孔憲基、鄧廣鈞、劉太格、林金聰、張東孝、張文元、洪新劉、陳長成、唐裕、林再球、林樹炳、陳賢進等老當益壯。
本書的最後編章 「一代巨商」則記錄了,在2008年後離世、風雲一時的十餘位企業界先驅。
10年前,毅然挑起重振善濟醫社、以慈善為業的卓順發常說:現代的企業的品牌,也涵蓋著企業家的慈善之心和愛心奉獻之舉。
許多頭家立業、立身後紛紛立德,多方回饋社會,或出任社團要職,或積極行善、熱心公益,或兩者兼顧,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黃祖耀、蔡天寶、張松聲、蔡其生、陳奕福、黃山忠、鐘聲堅、郭明忠、李友福、李國基、高允裕、梁慶經、陳精毅、白毅柏、潘國駒、高泉慶、蔡紀典、蔡振祥、黃海慶、黃偉忠、林方華、何僑生、鄭民川、林清榮、柯建強、林祥雄、陳篤漢、洪振群、鄭建成、郭觀華、葉進國、符標雄、謝楚明、何謙誠 、沈森平、沈喜洲、胡啟耀、符永平、何乃全、郭庭水、曾憲民、張仰興、傅清成、黃春全、楊應群、潘東尼、胡兆興 、柯毓麟、王泉成、孫禮鋒、王修良、林雍傑 、張齊娥、顏毓瑩、馬家蘭等等。
《星洲頭家傳略》一書的各類人物形形色色,筆下的人數雖從原本200位,倍增到500位,頁數達700,不過漏網之「人」顯然在所難免,一來是相關資料太少、二來篇幅所限,三來還是編著者的才疏學淺。不過儘管如此,我認為這不失個意義重大的事,能為500位大小頭家的事跡留下片言隻語,好讓大家翻閱、參考之餘也能有所啟迪和激勵。
最後,衷心感謝張松聲、黃山忠兩位會長特為新書寫序,諸位頭家、商翁的多方面加持,讀者的多年來鼓勵,以及華文報媒體集團的協助。
2018年10月

對於本書,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張松聲在新書的序文就指出:明杉的新著站在新加坡大多數企業面臨轉型、企業如何傳承的新時點上,將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定的啟迪和激勵。
而中華總商會黃山忠會長認為:完成這本巨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耗費心力,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只有長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的專才方能勝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