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金融业的准证一纸难求,能在金融和房地产左右逢源的看来也只有黄祖耀、郭令明,以及李思亮(星控股)等家族,后代不再在银行界的则有连瀛洲(华联银行)和吴水阁(达利银行),金融业“打工皇帝/皇后”则非星展银行的佘林发、华侨银行的钱乃骥、渣打银行的徐仲薇莫属。猛龙过江的翁俊民(国信集团)在印尼稳扎金融业,近年来在新加坡房地产的大动作,以及大手笔的慈善捐款,一再令人刮目相看。

现代生活中没有谁能离得开银行
图片来自网络
重视孩子的教育是亚洲家长的优良传统,许多新加坡经营教育服务业更放眼海外,胡锦珠的伊顿国际教育、周华盛的莱佛士教育、陈德阳的楷新国际教育、许潓珍的环球教育在中国、越南打响新加坡教育品牌,澳洲的越南华裔詹富安的迈杰思则在新加坡大事扩展私人学前教育。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经营医院药业、美容保健、养生及养老院是传统生财之道,月前离世的梁庆经家族的的梁介福药业、刘森旺的斐瑞医院、林荣福的康生医疗集团、颜诗琴的HMI国际、黄震霄的全民牙科、黄玉珠的SMSC、王再保的宜康医疗保健、余义明的余仁生集团、陈立发的科艺、锺衍燊的钟炎洲药行、胡向礽的永健集团、谢美茱的美珠草药护发、陈剑英的泰山药行、王邦炮的全连医药、董国光华安药行、林春发的拳器道中心、张洪的梅庆德堂、陈天荣的Kenko、李津梅的爱美雅、叶佩芳的Jean Yi、谢美丽的谢美丽控股及黄传胜的马光保健等各显神通。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老病”三事做了百般的准备和各类的投资,唯独对“死”诸多顾忌和避而不谈,尤其是东方社会对“身后事”往往是避重就轻。
具有百年历史的洪振茂第四代传人洪子谦,审时度势领导著殡葬业的转型,把殡仪业带入新纪元。郑珍妮一头栽进男人世界的殡葬业,和父亲郑海船并肩作战。一手把冷门的殡葬行业变成马来西亚火红大企业的邝汉光,旗下的富贵集团以千军万马之势进入新加坡市场。

洪振茂生命礼仪机构已有百年历史图片来自 洪振茂生命礼仪官网
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可说不胜枚举,直销业的有许国伟的完美中国、范文瑂的全美世界,以及林汶锋的力汇;人称东南亚石油贸易圈教父的兴隆老板林恩强、何能恩的环球石油产品销往全球20多国、刘德利执舶安全配备的牛耳、梁佳吉是迷你自助餐的开山鼻祖 、林福星的昇菘超市星罗棋布、张平武(GRM)的环保木塑产量亚洲第一、李友福在玩具业称王。
林坤益兄弟(振隆国际)主攻化工、建材、环保三大业务,林福勤的诗肯柚木狮城品牌在宝岛发光、许明灵(KML)和施国英(南方喨)号称“木门”、“窗户”至尊、谢安桐(光峰)是“石王”,马琼就(安安农场)、许瑞来(成春农场)及周永禾(周氏集团)是“蛋王”,王其祥、王建山兄弟堪称“家禽之王”、石学藩(远东花卉)、刘特静(加东生花店)及陈炳却(太子花店)是“花王”;张民德(丰城)和陈有枝(OSK工程)是家电、工程水管王者,陈晓朋、王金发袖长还善“歌”。
黄伟忠(国际床褥)在峇淡的床褥制造厂规模最大、许哲财(兄弟控股)在中国东北房地产开创一番事业、王来发(逢来发)在柬埔寨务农建屋、郑添和(友发国际)及刘志明(飞达贸易)的轮胎事业财源滚滚、王勇诚(高盟)拥有数量最多的各类型高空作业车、林永车(捷必胜)提供一条龙的工程机械买卖和租赁服务、郑永强(SINMA)领导时尚饰品零售业,杨华强(南洋眼镜)、杨华舟(英皇眼镜)及王育强(首都眼镜)独具慧“眼”,何乃全(安昌珠宝)、林雍杰 (树记珠宝)及庄惠裳(宝兴珠宝)金饰珠宝闪闪发亮。
商场“异类”中,林祥雄(中色金矿)“商”“艺”并重、傅春安(傅长春储运)兼营文化事业、曾国和(新华美术)和杨应群(袖海楼)投资字画藏画。
五
在诸多头家中,健在的高龄立国一代为数仍不少,陶欣伯、骆水兴、黄鸿美、翁烈强、谢安桐、章金福、陈义明、柯千衙、孔宪基、邓广钧、刘太格、林金聪、张东孝、张文元、洪新刘、陈长成、唐裕、林再球、林树炳、陈贤进等老当益壮。
本书的最后编章 “一代巨商”则记录了,在2008年后离世、风云一时的十余位企业界先驱。
10年前,毅然挑起重振善济医社、以慈善为业的卓顺发常说:现代的企业的品牌,也涵盖着企业家的慈善之心和爱心奉献之举。
许多头家立业、立身后纷纷立德,多方回馈社会,或出任社团要职,或积极行善、热心公益,或两者兼顾,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黄祖耀、蔡天宝、张松声、蔡其生、陈奕福、黄山忠、钟声坚、郭明忠、李友福、李国基、高允裕、梁庆经、陈精毅、白毅柏、潘国驹、高泉庆、蔡纪典、蔡振祥、黄海庆、黄伟忠、林方华、何侨生、郑民川、林清荣、柯建强、林祥雄、陈笃汉、洪振群、郑建成、郭观华、叶进国、符标雄、谢楚明、何谦诚 、沈森平、沈喜洲、胡启耀、符永平、何乃全、郭庭水、曾宪民、张仰兴、傅清成、黄春全、杨应群、潘东尼、胡兆兴 、柯毓麟、王泉成、孙礼锋、王修良、林雍杰 、张齐娥、颜毓莹、马家兰等等。
《星洲头家传略》一书的各类人物形形色色,笔下的人数虽从原本200位,倍增到500位,页数达700,不过漏网之“人”显然在所难免,一来是相关资料太少、二来篇幅所限,三来还是编著者的才疏学浅。不过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不失个意义重大的事,能为500位大小头家的事迹留下片言只语,好让大家翻阅、参考之余也能有所启迪和激励。
最后,衷心感谢张松声、黄山忠两位会长特为新书写序,诸位头家、商翁的多方面加持,读者的多年来鼓励,以及华文报媒体集团的协助。
2018年10月

对于本书,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在新书的序文就指出:明杉的新著站在新加坡大多数企业面临转型、企业如何传承的新时点上,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激励。
而中华总商会黄山忠会长认为:完成这本巨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耗费心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只有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专才方能胜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