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编者按:
联合早报资深记者郑明杉历时数年,完成了新加坡最完整华族大小企业家发迹致富、商海浮沉的传略记录——《星洲头家传略》。共收录了500名各行各业的大小头家。
头家,在闽南语里是“老板“的意思。
关于此书完成之艰难,从郑明杉所写的后记中,可见一斑。
一
我常说我这一生中,前半部三十多年是在成长、读书、云游四海中度过。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于1983年合并为联合早报,我是早报的第一位记者,早报也是我的第一份而且是一生中的唯一工作。在加入报界之前,我先后给新马中港台报刊写了整10年的稿,因此我毕生是以笔耕为生。
2011年倒数退休之日,老骥伏枥重出江湖,为星期天财经拼盘的《明眼看名商》专栏执笔,这一写欲罢不能,最后竟然“写出”两本专书,《明眼看名商》在2014年出版;两年后,推出了《明眼看名商@2》。两本厚达700页的专书,一共采访了超过150名新马印中港台财经名人。

图片来自友联书局主页
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新闻采访、编辑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和写作生涯;从事新闻业这一行,过去点点滴滴累积的经验和建立的人脉的确是珍贵的,在后浪推前浪下,经验和人脉是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卷走的。
有这样的条件和背景的人屈指可数,为当今的大小头家“立传”,郑某看来也“义不容辞”。中华总商会黄山忠会长在新书的序文就指出:完成这本巨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耗费心力,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只有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专才方能胜任。
编写《星洲头家传略》的构想其实是早在退休之前,可是要有系统、分门别类收集新加坡大大小小、衮衮头家的奋斗、浮沉、致富史,先贤巨商、白手起家的创业人、传统行业的守业人、后起新锐、商场女杰,老一辈及新移民华商,编写成一本较完整的华族企业家传略全书,可说是“前所未有”,这个文字、资料又杂又多、费时又费力的工程显然非易事。
首先是资料的收集和筛选是编写的第一难关。说得客气点,新加坡老板大多为人低调、谦虚;说得严重点,许多商贾只求赚钱、怕财富曝光,大家大都只知道他们家有万贯,可是有关他们的个人资料却是少之又少,很多时候就像是在海底捞针。
如1973年建造吉隆坡第一座购物中心的刘景发,早年在建筑业虽是名响铛铛,今年还以3亿6200万元收购位于乌节一带的经禧楼,可是有关他的个人资料几乎是全无,即使在公司年报里的“玉照”也是二三十年前的“旧照”。

华总大厦发起人,丹里斯拿督刘景发
图片来自 华总马来西亚网站
今年9月间,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收购本地咖啡店业者Kopitiam集团,唯一能找到的集团老板林美发的照片是20年前拍摄的;另一家上市咖啡店业主金味,老板林喜烈的文字资料几乎是零。房地产业的鸿福集团名响半个世纪,第二代、第三代的钟氏家族仍是令人感到神秘兮兮。

成立30年的Kopitiam如今已是上市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
诸如林恩强(兴隆)、郭亚汉(森联)、朱章元(Hotel 81)、郭良耿(邦典置地)、黄廷芳家族的资料也只能东并西凑;至于后起之秀的陈金祥(肥雄)、Adan Lim(川林)、许伟明(飞龙集团)的出身、起家也一时无从深入查起。
二
至于商海潮起潮落,曾红极一时的商战败将则暂时从略,有机会的话我倒希望再另整理编写这些人的商场成败史,这个难度更大的资料整理工程,不失有“引以为戒”的参考价值。
商场成败是兵家常事,英雄不怕出身低,起点低微的成功商人其实是不胜枚举。
今天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不少在七八十年代是以务农为生,一些还是靠养猪、养鸡、卖鱼、卖菜起步,国际元立的陈逢坤、昇菘的林福星、乃德的沈喜洲、OTO创办人叶志成、南方喨的施国英、芽笼地王陈永发、中闽百汇的李瑞庆、力达工业的王汜雄、Hotel 81的朱章元、高大的许志刚,以及“观赏鱼王”叶金利等等皆是 。

昇菘超市已遍布全岛
图片来自网络
梁苑的梁佳吉、豪利的陈积光、金兴海运的陈庆松、DISA的庄荣华、Hupco的郑谦木、莱佛士医疗的吕俊旸、IOI的李深静小时候曾当过卖乌打、豆花水、冰棒、水果小贩,泛联的黄加种、太子花店的陈炳却则卖油条补贴家用。

哈莉玛为梁苑老板梁佳吉颁奖
洪振群(CK百货)、张荣发(“全家福”)及冯德勇(毅马控股)等曾在夜市摆过地摊。
洪新刘(洪新刘集团)、谢福添(翊晟国际)、洪友成(友联钢铁)、及陈捷华(华与华)早年是投身在“加龙古尼”废物堆里寻宝。
目前的交通业巨擘及其家族,不少是年轻力壮时驾罗厘开创事业道路,其中包括了高升的陈耀坤、TAK的陈奕群、YCH 的叶进国、富园的林水金、华中控股的李进忠、永记物流的辜翼枞等。
新加坡工商界先驱来自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为数不少,诸如C&E的章金福、珍宝集团的黄南德、立时集团的吴清亮、乐意的黄裕顺、亚太保险的郑建成、新同德的黄鸿美、宝德集团的黄凤飞、Blum的江琇蓉、建煌集团的颜毓莹等,都是在胶园里过童年。

新加坡早期的橡胶园
图片来自 国家图书馆电子档案
三
本书头家涉及的各行各业,包括金融与投资、制造与加工、建筑与配备、地产与酒店、航运物流、影视娱乐、食品餐饮、门窗家具、索络造船、废铁矿产、环保木塑、医疗保健、教育与其他各类服务业等,可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其中经营食品加工及餐饮服务业的商家数目最可观,称得上是百花齐放。
郑志光的百龄麦、魏成辉的第一家集团、黄廷芳入股的杨协成、白毅柏的大华酱油、谢永祺的泉昌食品、潘坤兴的进文食品、林金成的桃源食品、陈宥年的福联发、周建宇的康元、黄上盈的南顺、王陈山的美珍香、吴皆佳的吴裕兴、吴斯仁的一丰、林启源的志成油厂、陈来福的百佳国际、陈树生的龙标燕窝、黄章谊的淘化大同、朱伟麟的广祥泰、韩友兰的大山食品、谢楚明的谢钦利等,皆是四五十年的食品加工业老字号。
洪鼎良的金山岭集团、符永平创办的千禧美食、王朝生的S21、陈图清的大路美食集团、林美发的Kopitiam、云德盛的Killiney、黎文深的亚坤面包等,以经营咖啡店为主。
林清荣的福南“大白兔”、郭观华的长城集团、胡清山的品食餐饮、叶权坤的店小二餐馆、 林文才的同协、卢裕波和江培生的豆先生、胡翠钰的1A脆皮卜、曾秀娘的梭罗河糕点、林金成的桃源包点、洪怡祥的林记包点、黄祯助的康源饱点、杨学鹏的松发肉骨茶、程文华的文东记鸡饭、张亦辉的高记食品、郑展伦的新美兴食品、何清元的Collin's西餐、李秉萱的茶渊、林财丁的老街肉骨茶、林瑞海的海士、郭庭水的国际食品供应、吕立岩的Cocoa Trees、黄德钦的金麒麟、蔡智勇兄弟的乐天集团、庄莉娟的佳乐富食品、李愿静的潮州发记,邹翔云的东江集团、叶耀东的叶耀东集团、黄玮婷的foodXervices、黄慧萍的茗香菜馆,郑振良的哩喝连锁店、黄春全兄弟的瑞兴、谢文强的Seafood Company,以及方志忠的莆田,家家各自精彩。
上市的餐饮业公司中,郭明忠的面包物语稳居龙头,其他先后挂牌和除牌的计有:梁佳吉的梁苑集团、黄南德的珍宝集团同乐集团的周家萌、符标雄的荣控股、卢福全的膳盟食品、叶鸿烈的RE&S、口福的庞琳、林海石的福成集团、莫一平创办的三盅两件,韩权元的老曾记、陈远昭的富旺朝控股、陈祖坤的胜乐,林春生入股的无招牌海鲜,以及张骐牧的超级集团等。

2000年,第一家BreadTalk门店在新加坡面世即引发轰动。
“吃喝”之后的“玩乐”,邵维铭的影视王国历史悠久,吴学光的星雅集团异军突起、业务整合重新出击的何亚发(建信文化媒体)蓄势待发,中国郭靖宇的电影制作业遍地开花、“鬼才艺人”梁志强频频改写本地电影票房、邱德拔之子邱金海酷爱电影制作业、洪伟才的mm2集团股票市值一度达6亿元,王敬顺的飞凡公司、张仰兴的张兴KTV 、程令嘉和符永隆的夜店、李文德(音响之家)和陈慧晶(惠成)专搞音响影像;林璒利的金航旅游和曾宪达的曾兄弟集团是旅游业达人,年逾古稀的章金福则是这方面的奇人。
“衣食住行”向来是经济重要的一环,黄文华兄弟的Charles & Keith、李国基的星纶、江琇蓉的Blum、翁碹凤的锦利,陈贤进的鳄鱼国际,在海外市场“衣”锦还乡,而曾台邦的洗衣店可日理20万件。
张泗川家族的四海栈和翁烈强的新兴栈集团是传统的大米商,黄良添(黄南美)、黄士铭(东成物产)和陈伟铭(伟中)是新一代的米商, 锺程龙接手三代相传的“糖”朝,洪振群的CK百货、王梓琴的美罗百货、董俊竞的诗家董、郑治平的奥奇百货、林道荣的英保良百货、李瑞庆的中闽百汇、张民德的丰城集团、沈财福的OSIM集团、叶志成的OTO、洪伟才的电竞椅、张润芝的Delphin吸尘机、 林美华的民乐厨房炊具、林绍钦的胶品,以及庄盈盈创办的ONE.99 shop等,专卖各类家庭和休闲用品。
冯德勇的毅马控股经销的旅行箱是出门必备,张建安(得运)、梁南兴(百胜)及陈炳耀(Grab)的德士全岛可见,黄海庆的丽都摩哆、林亚保的大道汽车、郭丰诚的欧陆集团、陈骏鸿的陈昌国际,以及郭进维的威龙集团,都是汽车经销业的佼佼者。
张允中、张松声家族的太平船务、傅春安的傅长春储运、张金陵的太平洋海运、黄加种的泛联集团、黄金春的辉煌集团、吴一贤的亿达宇航、孙修顺的韦立国际、欧石吉的新加坡船务、黄思绵的八达巴士,邬顺山的兀兰运输、陈福裕的永昇货仓运输等,在海陆空、运输及物流业领域名扬四海。
以科技立业, 陈民亮(雷蛇 )是后起新锐,沈望傅(创新科技)是开创元老,姚晓东(赫比集团)、陈章财(事必得工业)、吴木兴(新晔科技)、庄荣华(DISA)、文汉耀(爱捷特)、王汜雄(力达工业)、吴中庸(铭板)、沈悦乐(志同控股 )、吕良泰(挑战者科技)等各领风骚数十年。
四
银行金融业是经济的动脉、建筑与地产是经济的动力,新加坡的超级巨富多来自这两个领域,而且很多是二代、三代相传。
黄廷芳家族就以房地产高居福布斯富豪榜之首多年,郭令明、黄祖耀、郭良耿、许伟明等房地产巨子紧跟在后。在首五大榜上,唯一主业不是房地产的看来只有“漆王”吴清亮一人。名列一二十大多年的其他行业的巨富,另有“棕油大王”郭孔丰、“薄饼大王”魏成辉、“股票大王”林荣福、“酒店大王”王明星等。

自第一代创始人黄廷芳于2010年去世后,黄廷芳家族企业就由黄氏两兄弟分别执掌。
挂牌或除牌的房地产公司向来是股市的主力军,计有:蔡天宝的和美集团、钟声坚的仁恒置地、郑维强的永泰、王明星的旅店置业、锺世平的SC环球、王邦益的联明集团、陈积光的豪利、潘锡源的鹏瑞利置地、林镇成的集永成、许庆祥的许兄弟集团、胡土发的胡金标控股、王芝菁的KOP集团、郭亚汉的森联集团、朱峙安的金成兴工程、王美发的逢来发、梁定平的强枫控股、蔡海龙的福联盛控股、白连源的长成控股、林捷发的速美集团、锺廷基的LTC企业、林钧城的林增控股、吴友仁的伟合控股、张和明的协和、陈俊廷的惠胜置地,以及廖文良、林明彦曾出掌的凯德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