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獅城新加坡,你會想到些什麼?是美麗的花園城市?美味的肉骨茶和辣椒螃蟹?還是《摘金奇緣》里浮華的富人生活呢?新加坡給我們的印象總是富商雲集,華燈璀璨,不過社會貧富差距也很大。前段時間,新加坡統計局公布了五年一度的家庭開支調查報告,其中的一項結論有些出人意料,說的是新加坡的普通民眾花錢比富人還快,這究竟是為什麼?

因此,當人們發現在過去五年內,新加坡人的消費衝動大多來自那些處在經濟金字塔底部的人,而住在產權公寓的銀行家們和擁有地產的精英階層卻相對節儉時,這一現象就顯得格外驚人了。
在 2013 年至 2018 年間,居住在一房式和二房式政府組屋的人群的月開支每年平均增長了 3.7%,而那些住在私人公寓的家庭的支出則降低了 0.1%。擁有地產的家庭在 2008 年至 2013 年間的月開支每年平均增長了近 5%,如今卻縮減開支,增長率僅為 0.2%。
這項調查結果於上周發布,來自當地統計局發布的家庭開支調查報告,這項詳細研究每五年就會進行一次。不過,為什麼新加坡的富人們進入了「蟄伏期」,而平民百姓卻敞開了腰包呢?
這項政府研究期間,住在新加坡公共住房機構所提供最小戶型房的家庭的網際網路接入率翻了一番,達到 45%。難怪在許多商品上——從數位相機到私有汽車——整體消費都下降了。手機攝像頭的性能變得更好,淘汰了數位相機;而在這座城市,獲得一張法定擁車證甚至比買車更貴,於是打車軟體的出現成了一大幸事。原本在線下完成的購物和娛樂活動,也有了更便宜的網上替代品。

有錢人的一舉一動仍將引起轟動:靠賣吸塵器起家的億萬富翁詹姆斯·戴森最近拿下了一套價值 7380 萬新元的頂層豪宅,這是新加坡歷史上最貴的房產交易。然而,如今更多的人選擇了便利店超市,熟食中心裡收銀機輕輕的嗡嗡聲了,提示這個花園城市更為節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