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家民調機構公布針對全球23個經濟體抗疫表現所做的民調結果,給出了這樣分數。不僅如此,這一榜單上,亞洲國家受訪者對政府的評價明顯高於西方國家,得到56分的紐西蘭成了西方世界中唯一得分超過平均分(45分)的獨苗,美英法德意以及澳大利亞的分數都在全球平均分以下。

美國CNBC網站報道了這份抗疫表現「成績單」。報道說,這份周三公布的民調由民調機構Blackbox Research 和Toluna所做,他們在4月3日至19日對全球23個經濟體的大約12500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對政府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採取舉措的看法。他們的評判基於4項關鍵標準——國家政治領導力、企業領導力、社區以及媒體。
據CNBC報道,綜合得分來看,中國以85分排名第一,越南以77分排名第二,第三名第四名是同樣得到59分的阿聯與印度。馬來西亞58分排名第五,前五名全部是亞洲國家。

CNBC說,西方國家裡得分最高的是排名第六的紐西蘭(56分),該國也是唯一超過全球平均分(45分)的西方國家。相比之下,排名12的澳大利亞43分,排名13、14位的德國和美國同樣41分,英國37分,義大利36分,法國只有26分,全部低於平均分。CNBC的調查還顯示8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經歷過疫情之後自己的國家會變得「更強」,而有同樣想法的美國人只有41%。
亞洲國家之所以能夠在這次中抗擊疫情成功,除了像中國這樣全民齊心協力統一封城外,其他的亞洲國家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具體情況總結為以下5點:
檢測再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和BBC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通過檢測儘早發現病例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手段。不知道多少人感染,就不可能搞清楚疫情到底多嚴峻,也不可能採取妥善行動。美國天普大學傳染病學教授詹森(Krys Johnson)也持同樣看法。他說,檢測程度造成了不同國家抗疫效果的差異,「不檢測的國家病例快速增加。
隔離,掐斷感染源

檢測不僅可以把患者隔離、防止病毒傳播,也有助於發現未來的新病例,比如感染初期、無症狀的人。
在中國大陸一些城鎮,體溫超標的人被送入專門用於排查疑似傳染病人的發熱門診,檢測陽性後在指定地點集中隔離,防止家庭成員之間交叉感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是疑似病例在家隔離,違反隔離令的人處以罰款。
早做準備,迅速行動
準備充分、迅速行動是疫情初期防控的關鍵。美國和歐洲都曾出現缺乏準備、動作遲緩等問題。台灣在1月中旬確認社區人傳人案例之前就開始篩查來自武漢的所有乘客。香港自1月3日起在口岸檢查體溫,之後決定入港遊客隔離14天,指令醫生上報所有有發熱、急性呼吸病症、近期武漢旅行記錄的人。時機是決定性的因素!
保證社交疏離
雖然新加坡沒有關閉學校,但是根據新加坡政府的數據,當局採取措施逐日檢測、監測學生和教工健康狀況。在香港、台灣也都有先例。保護國民最有效的辦法是迅速實行社交疏離。
堅持群眾衛生

堅持經常洗手等衛生措施對防止感染至關重要。在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街頭和商店擺放或提供洗手凝膠、人們出行戴口罩的做法很普遍。在中國,很早政府就要求強制帶口罩,雖然戴口罩並不能100%防止感染,但是至少可以減少咳嗽、打噴嚏等散播病毒的風險。
來源:網際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