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隔離實況

2020年對每個人來說著實是不平凡的一年。
即便我們才經歷了一半。而這半年對我而言,可謂是一種新的洗禮。
讓我有機會接近自己,親人。也讓我對生命本身有了新的定義和升華。
這種熟悉而又模糊的感覺似曾2010年時年輕的自己。但似乎多了一份平靜,少了幾分浮躁。
在年初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和病痛,在我所經營的幼兒園學期結束的第三天(大年三十)飛回了故鄉,本打算陪年過90的奶奶過了年之後飛往美國。
然而,因為新冠疫情,好像時間的流逝和計劃都變得不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你怎麼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享受當下及自省。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鬆的狀態里。
這種狀態不再取決於事情的好壞。而在經歷了前幾個月疫情期間不能去醫院,但需要在家打點滴,到後來去醫院,恢復,調解,健身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溫暖和來自親朋,家長們的關心問候。我收穫到了滿滿的幸福。
除此之外,縱觀整個局勢,也讓一個華夏子孫感受到了祖國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中國的崛起絕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代代人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建構起來的,這裡多插一句,我覺得現代的年輕人真的很棒!雖然中國的教育系統還需有待提高,但在這次疫情中年輕人敢拼,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堅韌的一面,讓80後的我刮目相看。
也是因為這次疫情,讓原本打算舉家留在美國的先生,改變了主意,經過兩個人的深談,我們改變了方向標。
選擇了重新回到我們已經居住了十幾年的新加坡。他的這一決定,也讓原本每天擔心他的我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備註:因為我每天看CNN或者Pittsburgh當地新聞,都會多幾分擔心他的人身安全與健康)。
當然如果你走了太多國家,你會發現,沒有一個國家是十全十美的。對於我和先生,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在當下適合我們的生活。

而我們也確實收到了新加坡政府貼心的關照與安排,在先生還在美國的時候,新加坡駐美國大使館就多次聯絡先生,問候他的情況,還在郵件中說如果安排不到航班,他們可以協助安排。
所幸的是,他本今年5月中進修完畢。於是他在4月初就已經買了匹茲堡飛新加坡的機票,5月26日抵達了新加坡。
他真的是幸運的,不管從航班沿途中的服務,還是落地新加坡後政府隔離的安排,都是無微不至。
然而5月28美國開始了到至今還在繼續的暴動,匹茲堡當地也有很多人員傷亡。
雖然我們是幸運的,但是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來了在美國留學的一些孩子們。宛如和新加坡留學的孩子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才導致有留學生為了回到祖國選擇包機的情況,哪怕是一張機票要18萬人民幣。
作為一個在新加坡十幾年的教育工作者及管理層人士。有機會,我會陸續的分享一些新加坡留學生們的實況與新加坡的教育。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朋友們及即將要留學的孩子們。
雖說先生的隔離經歷統統告知了我,但還是不如親身體驗來的更清透。特此,我也錄製了一段短視頻,分享給大家:「疫情下的新加坡隔離實況」。希望大家對新加坡的隔離有更多了解及幫助。
我還有幾句話想對各位家長朋友們和學生們說的話:
在一個全球面向金融衰退的時間點,選擇是重啟還是放棄其實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
而就在這變化中,年輕人會有更多的機遇,當然與AI PK的年代,艱辛也會隨之而來,過去是10年一個年代,疫情之前我認為是一年一代,而疫情之後,是一天一個年代!
你們準備好了嗎?不管有沒有,請用你的熱情去守護你的夢想,讓內心焦慮,競爭激烈只在你身邊划過,因為那並不屬於你,你只需要做的是你感興趣並可以一直執著下去的事!
而對於我而言,教育就是我心中永遠不滅的燈!未來的20年對於我們而言,也許正如狄更斯的《雙城記》裡面寫到的: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對於某些人而言,很多夢想會破滅,很多的意外驚喜會發生,有人會在懦弱與魯莽之間搖擺,在懶惰和貪婪之間徘徊,在自卑與驕傲之間迷惘,在爭吵與諂媚之間切換,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真正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正如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裡面說的:
懦弱與魯莽之間才是勇敢!
懶惰與貪婪之間才能進取!
自卑與驕傲之間找到謙遜!
爭吵與諂媚之間獲得友誼!
我們需要一個不卑不亢的個體與團體。而世界也需要一群勇敢與謙遜,進取且真誠的我們。
為我們自己加油!為我們身邊的親人,友人加油!我們會是孩子們好的領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