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奉行大印尼主義,反對馬來西亞獨立
馬來族對與印尼合併也缺乏興趣,當時印尼人口已達8500萬,馬來殖民地的人口不足其十分之一,印尼無疑將在合併後的新政府中獲得主導權,馬來族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馬來殖民地的富裕程度遠高於印尼,合併必定會受到拖累。這些都是「泛馬來主義」得不到支持的主要原因。
1961年以後,馬來亞聯合邦提出建立「馬來西亞」國家,開始與新加坡、汶萊、北加里曼丹進行談判。印尼總統蘇加諾公開表示反對,認為這是英國人的陰謀,再次要求英屬馬來殖民地與印尼合併。

馬來西亞國徽由國旗和13個州的州旗組成,象徵著各洲的團結
儘管汶萊沒有加入,馬來西亞國家還是在1963年9月成立了,新加坡和北加里曼丹都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印尼反對馬來西亞獨立的行動也上升到了武裝衝突。
印尼和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宣戰,但戰鬥頗為激烈,主要發生在加里曼丹島上,兩國各占有該島的一部分,因而成為印尼的首要攻擊目標。印尼人還在新加坡等地發動襲擊,局勢一度非常緊張。

蘇加諾下台使大印尼主義被嚴重削弱,印尼開始重返國際社會
1964年12月,為了反對馬來西亞加入聯合國,印尼一怒之下退出聯合國以示抗議,這是聯合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曾經退出的國家。不僅如此,蘇加諾還提議全球受西方壓迫國家重新成立一個「新的聯合國」,對抗這個西方主導的聯合國。但沒有得到多少國家響應。

1965年馬來西亞的「反印尼滲透」示威
眼看衝突不斷加劇,英國、美國和澳新出動軍隊支援馬來西亞,迫使印尼在1966年3月停止了軍事行動。蘇加諾總統也被迫下台,由蘇哈托接任,這標誌著「大印尼主義」遭到失敗。
直到1975年,印尼政府才重返聯合國,先後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建交。新加坡則在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汶萊此時仍在英國的保護之下,印尼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

東帝汶是葡萄牙殖民地,位於馬來群島的南部
不過,「大印尼主義」並沒有完全從印尼政壇和民間消失,同樣在1975年的11月,葡萄牙殖民地東帝汶宣布獨立,印尼很快派兵占領東帝汶,宣布其成為自己的一個省。
雖然東帝汶與印尼同屬一個民族,也存在主張與印尼合併的政治派別,但是歷經數百年殖民統治,東帝汶人已經改信天主教,擁有強烈的獨立意願。東帝汶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一直持續到1999年,造成了很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東帝汶於2002年二次獨立。

東帝汶為獨立付出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決心極其堅決
事實證明,「大印尼主義」並不受周邊各國的歡迎,由古馬來人演化而來的細分民族多達200個以上。印尼本身是由荷蘭殖民者強行整合起來的國家,主體民族爪哇族只占總人口的45%,整合國內各民族尚有一定困難。印尼至今仍存在多股分離勢力,更不要說整合其他的國家和民族了。
即使如此,印尼仍然是東南亞體量最大的國家,人口(2.7億)和國土面積都排在第一位。此外,印尼連接著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域極其遼闊,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是東協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印尼有很多人在馬來西亞打工,是印尼的主要外匯收入之一
目前,「大印尼主義」已經在其國內失去市場,得不到各個政治派別的支持。雖然印尼與馬來西亞還有一些領海糾紛,但雙方的外交關係還算正常,大量印尼人願意到更富裕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務工,對彼此的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印尼國家博物館裡展示「大馬來世界」的地圖
長期作者|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