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歷史中的新加坡
新加坡最早的歷史記錄,中國歷史在三世紀時會捋其描逋為「蒲羅中」,即」羋島頂端的島嶼"。公元1298年至1299年之間,首批移民落戶此處,這個城市被命名為淡馬錫(淡馬錫),意即海城
在公元14世紀,根據傳說,當時巨港(即三佛齊首都)王子桑尼拉·烏他馬(生尼拉 Utama)某天外出狩獵時,見到一隻前所未見的動物。在發現動物的地方創建了一座城市,並命名為"獅城」,即 Singapura,源於梵語中的" Singa'"(獅子)和¨pura"(城)
獅城(獅城)就被當地五位國王所統治。這城市位於馬來羋島頂端,是海上貿易的自然交匯點,因此很快就崛起成為數一數二的海上貿易中心。
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重創,遭到日軍的空襲,而不幸淪陷
1945年日本投降,該島即被移交給英國軍政府,一直到檳城、馬六甲和海峽殖民地解體為止。1946年年3月,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1959年-民族主義的崛起,新加坡成立了自治政府並迎來首次普選。李光耀當選新加坡第一任總理。
1961年-新加坡加入馬來亞,與沙勝越和北婆羅洲合併組成聯邦,1963年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共和國。
當您來到新加坡時,請記得抽空漫步於許多別具南洋或殖民地風宋的地標性建築或紀念碑,因為新加坡豐富的人文歷史就深藏其中待您一一發掘



02
多元文化國度
新加坡的國際化是它最顯著的特徵,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商業成就所賦予的特質。19世紀末,新加坡成為了亞洲最具國際化的都會城市之一,國民人口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土生華人(也俗稱海峽華人)和歐亞人所組成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2%,馬來人為134%,印度人92%,歐亞人與土生華人則佔3.2%。不過,對許多非當地人而言,新加坡也是他們的家園,其中大約20%的非當地居民是來自菲律賓、印尼和孟加拉國的藍領工人。其餘外籍人口是來自各個國家的白領,其中包括北美、澳洲、歐洲、中國及印度
多元種族的文化特色,新加坡探用了四個主要民族的代表性語言
憲法所規定的四種官方語言則分別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新加坡特捋國家語言定為 Bahasa Melayu,即馬來語。
尤其是各式馬來語和華語方言,對在新加坡使用的英語類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類影響在非正式英語中尤為明顯,通常被稱為新加坡式英語" Singlish",它是許多新加坡人的身份標記,代表了種匯合的語言形式,是融匯了馬來語以及華語和印度語的詞您都一定會發現,新加坡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原來如此豐富多彩,合人難以忘懷
